第212章 富者阡陌(第2/2頁)
章節報錯
“都說本有個弟弟,只是生下來後沒幾天就找不著了。”孫信說道,“我又問了別的孩子,幾個年紀大點的都能證明他倆沒說假話。他們的阿母確實生過一個孩子,也確實沒過幾天,生下的孩子就消失不見了。這孩子只能是被他們的父母殺死或者遺棄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澈不復再問,默然了會兒,問田豐:“適才那老者說的話,你都記住了麼?”
“記住了。”
“等上了官道後,你把它們都寫下來。待去郡治陽翟,我面呈那個此郡府君。”
“是。”
周澈整了整衣袍,欲走,又覺得似有些什麼東西在胸中翻滾,轉回身,扶著樹,望向前邊的農田,田野無垠,翠綠如海,裡落、莊園散佈其中,點點的農人忙碌其間。他說道:“如此膏腴美田,民不能聊生。貧者殺子,富貴者錦衣玉食。一鄉之中,十幾個裡的里民依附徐氏,全家為奴為婢。沈季春富比千乘。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潁北百姓生活不易。元皓,你知道我在想什麼麼?”
“什麼?”
“我在想…”周澈笑了笑,話到嘴邊停下了,卻也學那仍還躲在塾內的謝里裡監門,不肯再往下說了。
孫信說道:“主公啊!早年我流浪在潁川郡南一帶討生活。今隨主公巡察這潁北,才覺得與那潁南相比,簡直兩個天地!”
田豐雖然年輕,畢竟是後來有名的河北謀士,腦子轉得快:“我聽族公講過一些豫州風貌,那是因為潁川郡南名士多,士族多,昔年‘潁川四長’全是潁川郡南人。潁川郡南計程車族,潁陰荀氏、許縣陳氏、長社鍾氏、鄢陵張氏、舞陽韓氏、定陵賈杜丁諸氏,每一個都是世代衣冠,或天下知名,或有名州郡。還有襄城李氏,雖在郡北,卻離郡南也不遠。陳太丘、鍾季明、賈氏三虎,荀氏八龍,天下楷模李元禮,皆名重天下,又有哪一個貪官汙吏敢在潁川郡南殘民?
“相比之下,潁川郡北雖也有名士、士族,出名的卻只有陽城杜氏,而且在杜密因黨錮而自殺後,族中人才也漸凋零了。”
周澈長出了一口氣,收回目光,從樹上解下坐騎的韁繩,說道:“走罷!”
他邊走邊望著千里沃野,感慨民生艱難,復問田豐,問他知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田豐說不知。他也就沒有再說,不復言之。
周澈不是不想說,而是有些話不能說。他當時在想的是高祖劉邦和世祖劉秀。
高祖、世祖兩布衣,一個七年得天下,一個三年稱帝,緣何?前者因秦無民心,後者因民心思漢。兩漢至今三百七十餘年,當年的清明之政早成雲煙,而今朝堂之上,宦官當權,天子公然賣官;地方之上,豪強橫行,長吏暴虐苛酷。虎狼牧羊,民不堪命。整個帝國江河日下。便有一二賢明長吏又能如何?看看這潁北的烏煙瘴氣!正所謂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也。
回到官道上,周澈心道:“黃巾起義的聲勢那麼大,不可能全是太平道信徒,其中必也有走投無路的百姓。陳錫走的那天對我說:他出身寒族,想要上位,只能投靠宦官,他也是想為了替百姓做事,可是上了賊船,下船難,只能同流合汙。所以為蒼生計,也為朝廷的名聲計,陳錫囑託我務必澄清潁北,罷免貪官。現在看來,就算是為了日後能減弱一點黃巾的聲勢,減少幾個日後的‘反民’,我也必須要把這潁北好好地澄清一下,為潁北的生民解一解倒懸之苦了。”
澄清潁北,既能解民倒懸,又能稍微有利於日後,畢竟潁川和汝南是挨著的。於公於私,都是好事。如果說在初出洛陽時,他只是想逃避文官廝鬥,現如今,在見了此地百姓的生活艱難後,他決定解民倒懸,為百姓謀一條活路。”
等田豐把在此地的見聞記在紙上,寫好後,三人催馬繼續前行。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