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周氏自前漢周燕之後,族中賢人輩出,慕名而來拜師求學的人很多。便只本縣,至少一半的讀書人都是出自諸周門下。另一半?當然是袁家門下。這個年代,造紙術才剛剛興起,印刷術基本沒有,看書都是竹簡,普通人家根本讀不起書,這些知識全部壟斷在士族地主階級手裡。

周澈覺得一個“遊俠之弟”居然潛心好學有點驚訝,但是周倉對此並不以為意,對衛伯文問道:“他弟現在何處?”

“應在家中。”

“你可知他家在胡鄉亭何處麼?”

“知道。”

“那就再麻煩你前頭帶路,領我去他家中看看。”

“亭長是要去查封他的家產麼?”

按照律法,嚴重的刑事案件要“收其妻、子、財、田宅”,也就是要連坐妻、子,並查封家產。

“查封家產是縣裡邊的權力,我一個亭長豈能為之?”

“那是想去他家抓他麼?他肯定不會藏回家裡的!”

不管姜楓會不會藏回家中,想要查案,就不能不去他家看看。周倉隨便找了個藉口,說道:“兒子殺人亡命,他的父親也不知曉不曉得,我去安慰安慰他的父親。”

韋強在市集上找了個木板,又招呼了兩個人過來幫忙,把老胡的屍體放上去,準備回亭中,聽見了周倉的這句話,問道,“亭長,要不要俺陪你同去?”

“不必。你只管將老胡的屍體搬去亭中。”

之前被抓過來的那兩個少年,滿臉不忿地瞪著周倉。

周倉毫不介意地衝他們笑了笑,翻身上馬。

……

當時沒有“村”這個概念。縣的下邊是鄉,依據鄉的大小不同,每個鄉中又分別會有幾個亭。

鄉主要掌管戶籍,亭主要掌管治安,兩者之間沒有統屬關係,都是歸縣中直接管轄。

再往下,就是“裡”了,最小的行政單位。

姜楓家住“胡鄉亭前莊裡”,因為是越界,所以周倉先去胡鄉亭找當地亭長打個招呼。很不巧,適逢該亭亭長休沐,回家去了。

亭中的“求盜”姓張,本來很熱情,一聽是為姜楓而來,再一打聽是姜楓殺了人,登時臉上就冷了下來,明面上配合,實際上推三阻四,磨蹭了好一會兒,就是不肯帶周倉去姜楓家。

衛伯文悄悄地對周倉說:“亭長,姜楓名聞鄉里,老張乃是他本亭的求盜,兩人交情不淺。你指望他配合,沒可能的。”

周澈在旁聽完後,當機立斷對周倉道:“反正衛伯文知道姜楓的家,不怕找不到門。”

周倉點了點頭,當即告辭。

……

出了胡鄉亭舍,走在路上,周澈不禁感慨。

穿越至今,他不是頭回見識到遊俠的威風,城中也有不少輕俠少年,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姜楓。歷數衛伯文、韋強、慶鋒、惡少年、胡鄉亭的“求盜”,人人對他交口稱讚,伏首貼耳。

他感嘆地想道:“一人之威,下至黔首,上到亭舍,一個小小的鄉中輕俠竟有此等威勢!”

姜楓家所在的“前莊裡”,緊鄰胡鄉亭舍,下了官道,轉入鄉路,走沒多時,麥田、樹木環繞中,一個聚落出現眼前。

“裡”多呈長方形,也有方形的,為方便管理和防盜,其外皆有牆垣。鄉下的裡,有些還挖的有壕溝。有牆垣,自然也就有供人出入的“里門”。大的“裡”四個門,小的“裡”兩個門。

“前莊裡”不大,只有兩個門。衛伯文在前,周倉等人牽馬在後,二三人步入門中。

里門內,兩個黑衣漢子正蹲在牆邊的陰影裡聊天,瞧見周澈三人,都站了起來,其中一個迎上來,滿臉帶笑,說道:“衛郎,你怎麼來?”很明顯認識衛伯文。

衛伯文沒理他,對周倉說道:“亭長,這就是前莊裡了。他是裡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