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摸底陳盼(第2/2頁)
章節報錯
何舉非常爽快,說道:“沒問題。去年俺們裡出了八個人,……,對了,老衛,去年你不是參加了麼?要不今年你還接著去!怎麼樣?”
衛伯文濃眉大眼,鬍髯甚長,垂到胸前,他拿手斜撫鬍鬚,說道:“全憑澈君定奪。”乍一聽之下,他的嗓音和姜楓很像,都很低沉,但與姜楓不同的是,姜楓的聲音低沉有穿透力,他的低沉帶點沙啞。
“澈君,實不相瞞,在俺們泰坪裡,武藝最好的就數老衛了。老衛祖上是河東衛氏的分支,曾祖輩有人從過軍,當過校尉,有家傳技藝,只是傳到他們兄弟輩,多好逸惡勞、吃不得苦,肯習練的不多了。也就伯文,從小打熬身體,習練不止,到如今,開得強弓、用得長矛,不敢說百人敵,至少十七八人近不得身。”
衛伯文謙虛說道:“澈君名家子弟,見多識廣,什麼樣的壯士沒有見過?里長,俺這點微末技藝,你就不要拿出來自誇了。
周澈打量了衛伯文幾眼,見他膀大腰圓,確是一條好漢,笑道:“衛君將門虎子,身負絕技,一看就是勇士。只可惜如今天下太平,沒有戰事,衛君晚生了幾年。若是早些年前,說不定已萬里封侯了啊!”
他說到“如今天下太平”的時候,陳盼等人面無異色,唯獨許仲卿露出不屑的神情,撇了撇嘴,轉臉去看窗外。
陳盼輕輕咳嗽了一聲,笑著插話說道:“里長,衛君技藝出眾,咱們裡中人盡皆知。不過,說到備寇之事,如今十月初,也的確到著手準備的時候了。里長剛才也說了,去年俺們裡中總共出了八個人。不知澈君今年是何章程?”
陳盼在泰坪裡的威望很高,他一開口,諸人都不再說話。饒是何舉囉嗦,也閉口不言,只把眼珠一會兒轉到陳盼身上,一會兒轉到周澈身上,靜靜傾聽。
“盼師也知,去年疫病嚴重,破家的百姓甚多,今年的賊情肯定會比去年嚴重,所以我打算多增加些人數參與備寇。”
“增加多少?”
“這就要看你們裡中的意思了。”
陳盼微微沉吟,問荀修:“荀公,你看?”
荀修一直沒說話,這時聽了陳盼問詢,想了想,說道:“多出幾個人還是可以的,只是操練時的吃用?”
何舉苦著臉說道:“澈君,本亭六個裡,安文裡最富,俺們裡最窮。安文裡家家富庶,多則有田百餘畝,少則也五六十畝。俺們裡卻大多隻有一二十畝田地,平時連飯都吃不飽,全靠幫傭賺些家用。這一操練起來,勢必會影響到日常的生計,便是裡中貼補些口糧怕也不夠。”
周澈笑道:“貴裡的情況我雖不算盡知,但大體上也還了解。防賊備寇雖是為了亭部安全,但也決不能使你們傾家蕩產。操練的口糧吃用,一如去年舊制,不夠的由亭舍補出。……,我就是想問一下,參與備寇的丁口,你們能出多少?”
荀修、何舉對視了一眼,都不肯發表意見。荀修問陳盼:“盼師覺得呢?”
周澈心道:“按道理講,該是父老的分量最重,其次里長。但這泰坪裡,說話算數的看來既不是父老、也不是里長,而是陳盼。”
陳盼掐著指頭算了會兒,說道:“去年的疫病中,我們裡受害的情況比較嚴重,亡故了好些人,丁壯本就少了,且裡中的麥場、倉房也需要修葺,又及何十二郎、十七郎、還有我們族中的老五、小六等等十來家的屋宅太過破舊,也需要整修一下,以免等到入冬後被雪壓塌。這些,都需要人手。……,不過,澈君說的也對,今年的賊情確實不必去年,也許會嚴重很多。太多的人手我們裡也出不了,十一二人總還是有的。”
周澈拜謝道:“如此,多謝了。”
陳盼還禮,說道:“澈君為亭部黔首著想,該我們感謝澈君才對!人數越多,操練起來越辛苦。今年的操練,肯定要遠比去年辛苦。亭部諸君為各里安穩,不顧勞苦,實令我等敬佩。”
周澈非常關心地詢問道:“參與備寇的人需要自備兵器,不知貴裡在這方面可有難處?如果兵器上有不足,儘管說來,也許我可以替你們借來一部分。”
陳盼答道:“裡中雖窮,十來件兵器還是湊得出來的。只是多為刀劍,弓矢僅有一副。沒有鎧甲、強弩,十分粗陋,尚請勿怪。”
周澈怎麼會怪責呢?如果要怪責,也是怪責他們裡中的兵器太多。
說起兵器,陳盼盼嘆了口氣。
周澈以為他是因“兵器粗陋”而嘆息,勸道:“盼師何必嘆息!強弩、鎧甲昂貴,便連安文裡中也不見得會有此兩物。只要有刀劍、弓矢,足夠防禦寇賊了。”
“我不是為此嘆氣。”
“那是為何?”
“是為如今的世風嘆氣。”
“此話何意?”
“世風好武,重末技而輕田畝,至有傾盡家產只為置辦一柄好劍的。一柄好劍價值千金,一畝上好的田地也才幾萬錢而已。如能將這些買劍買刀的錢都用在置辦土地、耕作田畝上,世間該會有多少人因此而溫飽滿足,這路邊又會減少多少餓殍?……,我是為此嘆氣。”
周澈愕然。
他萬萬沒有想到,身為太平道信徒的陳盼、身為數年後會拿起兵器、揭竿造反的太平道中一員,居然會像儒生一樣為此嘆息,居然為因嫌民間兵器太多而嘆息!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