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圖紙進行把關,也就是每一個水庫的圖紙,我都要進行審核,並派人監督。

每年雨季之前,由州府長官與各縣令簽訂責任狀,派員巡查。同時,一樣對水庫進行分級管理。

對於有重大隱患,可能垮塌的水庫,要掛黃牌管理……”

武炎之嘮叨了半天,這些人聽得武炎之要親自抓,倒是都放了心。對於武炎之提出的,給趙瑜和田瑞兩位判官加監察禦史銜的要求,自然也輕易透過。

因為給判官加憲銜,同樣是慣例,便以判官以欽差的身份辦案。

聽罷武炎之的介紹,婁師德說道:“涿郡王的魄力,某不及萬一。這如此多的水庫與溝渠真的修建起來,相信不止河南地區,就是關中地區,或許也會變成一個大糧倉。”

武炎之說道:“關中糧食肯定會增産無疑,不過其必定範圍太小,人口增加迅速。糧食的增産速度,未必趕得上人口的增加速度。

接下來,我準備從江南諸州,選派四名縣尉擔任判官,再推薦些及第候選舉子,赴嶺南開發嶺南的農業。

這些人長期在江南,對於水稻種植很有經驗,利用我開發的曲轅犁,很快就可以將嶺南變成第二個江南。

對了,我要補充說一下,我還準備利用擔任勸農使的機會,派二十來名縣尉擔任判官,進行括戶工作。”

眾人一聽,不由得睜大了眼睛,非常吃驚。

這括戶事宜,可是天下第一等難事。

什麼叫括戶呢?實際上就是治理流民,簡單的說就是清理逃戶。這件事非常重要,據有人估計,如今沒有納入戶口統計的逃戶,估計五六十萬戶是有的。

上次武炎之在伏牛山中,對流民的安置就非常好。將那些人納入了戶口,增加了一部分稅收,同時更增加了金屬産量,穩定了人心。

“王爺,括戶之事可要慎之又慎,這可是吃力不討好的活。幹好了固然好,要是幹不好皇帝會生氣的。畢竟王爺如今也是宰相,何苦如此執著呢?”婁師德是帶兵打仗的人,他對武炎之非常佩服,所以好心地勸說道。

“是啊!王爺如今也算功成名就,括戶之事,很多人都嘗試過,結果都是以失敗而歸。王爺可要慎之又慎。”楊再思也好心勸導。

梁王武三思暗自冷笑:這個武炎之究竟是太年輕了,先前要親自清理碾磑不說,這次又要清理逃戶。這哪是你想象的那麼容易?

你以為還是伏牛山中的那兩三萬人嗎?天下逃戶何其多?

你不給他們減稅,他們是不會出來的。可是你給他們減稅,那現在種地的農民又不甘心,這就兩面不討好。

你去幹吧!幹不好我可要參你一本!聽說你還有些想法,到時候我讓你的想法見鬼去吧!

這時長期在嶺南擔任都督的王方慶說道:“嶺南的水稻種植,確實趕江南還差得遠。那些人對農具的使用也遠沒有中原人和江南人熟悉。涿郡王這個計劃非常好,鄙人是支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