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議農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幾位宰相併沒有為顧志文當縣尉之事而發生爭執。
武炎之一看,此事倒是順利,顧志文是去接田瑞的位置,主管一個縣的戶口和租稅事宜。
縣尉一職,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管治安,一是管民戶。這是最貼近老百姓的官員,非常鍛煉人。
一般偏遠州縣的縣尉,也是科舉及第之人第一任官。
縣尉幹好了,可以直接當監察禦史,然後殿中侍禦史、侍禦史。一路到員外、郎中。
再升遷尚書侍郎、六部尚書,甚至由侍郎直接拜相。這是當時官員最為理想的一條升遷途徑。
討論完人事,接著就是討論武炎之提出的大修水庫與河渠之事。
只是一開始就遇到阻力。只見梁王武三思說道:“要說起來,涿郡王這個建議是好的,原本鄙人也應該支援。
不過鄙人細想下來,發覺這裡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並非如此簡單。
比如說吧,修建水庫多半會淹沒很多良田。這些人怎麼辦?如何安置是個大問題。還有,對他們的房子是否賠償?如何賠償?都還沒有解決。
當然,修建溝渠一事,鄙人是同意的,反正絕大多數土地都是國家的,對每戶的人影響並不大。但是同樣的問題也存在。
還有一件事,就是這水庫修好之後如何管理?要是不認真管理,那水庫一旦垮塌,將對下游百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要是有如此危險,還不如不修水庫呢。”
武炎之解釋道:“王叔說的也有道理,事實的確如此。以鄙人的意思,這移民搬遷是個大事情,要由州府統一組織,統一協調安排。
那麼如何安排呢?鄙人的意思,什麼地方受益多,該地安排的人就多,反之就要少一些。
原因很簡單,有了水庫之後,糧食的種植就有了保障,基本不用再擔心幹旱。那麼受益之人,拿出些土地來,重新分配是很自然的事情。反正土地也是國家的,重新分配也可以做到。
至於水庫如何管理一事,某認真考慮過。水庫可以讓當地的大戶養蝦養魚,這水庫就交由他們管理。讓其與縣裡簽訂責任狀。
同時,縣裡每個月要派人對水庫的安全隱患進行認真檢查,做好記錄備查。特別是夏季雨季來臨之時,這水庫裡面的水要放幹,合理控制水位,便於防洪。
還有一條也很重要,無論是誰承包水庫好,水庫的基本職能是抗旱和防洪,這一點不能動搖。
另外我要強調一點,這水庫要修就要修牢固,小型水庫的堤壩,要採用用石頭加夯土砌築。
在洛水之上,我準備修建一座大型水庫,堤壩採用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這座水庫也修起來,幾乎可以保證洛陽不用再擔心洪水的襲擊。
當然修建這座大型水庫,需要花些錢。我的想法,可以透過收取洛水之上過往船隻的稅收,來解決一部分資金。再發動官紳捐一部分資金,朝廷補助一部分……”
講完這些要點,武炎之又提到了安全性:“王叔說的極對,水庫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將與匠作監張公商量,讓他們參與審查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