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藩禁之策(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東漢末年那時候罷,那漢朝的官都不聽漢朝皇帝的了,下面來來去去就幾個世家大姓,自然是你嫁我來我嫁你的,漢朝領土就那麼點兒還要分出三個國,那皇帝自然也不好管。”
“咱們大明可比漢朝的地方大多了,所以從孝宗爺開始就明令禁止王府姻親與藩王宗室同城居住,因此這偌大的一個西安府,咱們的秦王卻尋不到一個可用的姻親兄弟。”
佟正釗疑惑道,
“即便武官不行,那王府的文官也沒有任何通融之處嗎?”
佟秉清擺手道,
“更是沒有,這王府的文武官和內官皆由朝廷派遣,藩王宗室雖可舉薦或彈劾王府官員,但任免遷謫的大權卻握在皇帝手裡。”
佟正釗奇道,
“既然藩王宗室無權銓選王府官員,那二叔方才為何卻說,王府的文武官員會盡心替秦王操持開礦事務呢?”
佟秉清笑道,
“王爺們手裡是沒權,但王府官屬從太祖爺開始就不入常選,說是說讓皇帝親裁去留,但咱們大明那麼多王府,每個王府那麼多官,天高皇帝遠的,皇帝也不能一個個去看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加上每年科舉捐監那麼多人,一個京官的名額一堆翰林狀元擠破頭地去搶,這王府的文官要沒點皇帝離不開的真本事,壓根兒就沒有晉升成朝官的希望。”
“而且根據祖制,這王府的文官必須是正經科舉進士出身才能撥來當任,若非進士出身,就算有王爺們舉薦,也得透過考試或者歷任九年之後才能奏保。”
“所以啊,一旦哪個進士出身的翰林被調來當王府文官,那就相當於斷了他的仕途,既然已然斷了仕途、沒了回京當朝官的希望,還不如效忠咱們的秦王,盡心為王爺辦事,也能給自己多攢點兒養老的本錢。”
聽到“有王爺舉薦可透過考試當任王府官”這一句,佟正釗眼前一亮,暗道,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被我盼到了一條考試晉身的途徑。
雖然我這個現代人的國學素養遠遠不及從小苦讀四書五經的大明學子們,但這由親王保薦的王府官的考試,肯定比正經科舉的競爭要小得多了。
佟秉元這時介面道,
“不過張居正當政時,倒稍稍開了禁例,規定王府長史若效力年久,也可以轉升朝官,就是不知道這條規定現在還作不作數了。”
佟秉清笑道,
“它作不作數都沒用,這王府官本來就沒甚正經翰林要當,就好比那三國的盧植,這要放在咱們大明啊,他就根本不可能甘心去教劉備。”
“人家本來有當太守、尚書的能耐,會眼巴巴兒地放著好好的大官不做,非要跑去教導一個不知名的無爵宗室麼?”
言及至此,佟正釗心裡算是有了底。
他暗自打定主意,一定要想出個合適的辦法讓秦王注意到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與智識,從而保薦自己當上秦王府的王府文官。
只是這個辦法,要既不越過晚明的藩禁之策,又不能太過平淡無奇。
佟正釗思忖片刻,決定儘量從佟氏兄弟口中套問出更多關於晚明藩禁的細節,
“既然咱大明的王爺們不能與士人為伍,更不能科考從政、征戰立功,可藩王宗室們有那麼一大片的皇莊,咱們的秦王爺若是要想犁耕鋤田、貨殖經商,總是還有些本錢的罷?”
喜歡大明萬吏請大家收藏:()大明萬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