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藩禁之策(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根據佟正釗對於晚明歷史的記憶,從隆慶五年明廷與右翼蒙古首領俺答汗達成的封貢互市協議後,一直到萬曆十八年明神宗下令對“虜酋”施行革賞罷市前,明蒙兩國邊境雖有幾次磨擦,但明朝對蒙古的羈縻撫賞卻從未間斷。
佟正釗在心裡掐指一算,如今是萬曆十四年,距明神宗以“逆革順賞”的策略下旨罷市蒙古還有足足的四年時間。
可以說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商人’雖為四民之末,但劉備當年不也據說賣過草鞋嗎?”
佟正釗用現代人的思維發散道,
“這皇莊也不一定都要種糧啊,要是能像朝鮮那樣,種些能賣出錢的蔬菜水果、本土特產,再教秦王想法子把這些東西賣去蒙古,不是正好能解決皇帝現在缺錢的問題嗎?”
佟秉元嚼著花生笑道,
“咱們秦王可不敢碰這個釘子,本來往上數就有一位太祖母姓孛兒只斤,要再和蒙古人眉來眼去,豈不是搶了皇帝撫賞蒙古的風頭,上趕著被言官彈劾嗎?”
佟秉清道,
“就是,雖然如今張四維死了,王崇古也退休了,但是他們‘山西幫’在朝中的勢力可不容小覷。”
“晉商現在風頭正勁,這幾年北榜高中的除了南邊來寄戶口的浙江人,剩下的就數他們山西人最是科場得意了。”
“你別瞧劉備當年賣草鞋好像挺落魄,但東漢末年那會兒,到底是從商的不如屯田的多,劉備賣賣草鞋也沒啥人跟他搶,同時又顯得自己平易近人,還能捎帶著結交幾個大商人。”
“但是咱們大明情況不一樣啊,咱們大明的大商人壓根兒就不用挖空心思地去依附一個‘劉皇叔’,他們自己靠贊助同鄉、同族的子弟科舉,就能在朝中佔得一席之地。”
“這俺答封貢看著是當年的內閣大臣們一力促成,實際最終獲益最多的就是他們晉商,這明蒙互市全部由山西商幫壟斷,晉商同蒙古交換所得馬匹再由朝廷收購,這一來一去,恐怕比遼東的李成梁賺得還多呢!”
“倘或咱們的秦王學了劉備去做買賣,皇帝雖被搶了風頭,不過看在是親戚的份上還不會對咱們秦王爺怎麼著,但要是打了‘山西幫’的臉,搶了晉商的飯碗,那這就不單是一句‘為君分憂’能解決的事兒了。”
佟正釗覺得自己現代人的智慧受到了挑戰,
“可……諸王坐鎮邊邑,抵禦外番,不是太祖爺定下的祖制嗎?”
佟秉元笑道,
“是祖制不假,但祖制也有想得不周全的地方啊,當年成祖爺為靖難,不惜將大寧衛割讓給蒙古人,以此換取朵顏三衛的精兵,後來靖難是成功了,這塞王能和外番交往的權力也算是徹底給弄沒了。”
佟秉清道,
“要說當年,那北元四大王來降,還是直奔晉王府而去的呢,結果現在晉王反倒不如晉商自在,王爺們甭說往外番賣東西了,就是在咱們大明境內買東西,還得看皇帝同不同意呢。”
佟正釗驚訝道,
“王爺們連派人去外地買東西都不能買嗎?”
佟秉元笑道,
“嘉靖爺開始就明文禁止藩王宗室遣人外出市物了,說是怕王府所差之人乘機生事,侵擾百姓,所以那羅緞食用等物,只要是往來商賈能經營的,一律只能本地買賣。”
“若是王府違規派人外出購物,一經查出,不僅所派之人要從重問罪,就連遣派的藩王宗室也要罰革祿米,咱們的秦王爺要按你方才說的,拿皇莊裡種出來的東西出去買賣,這買賣得來的錢,說不定還抵不上被罰掉的祿米呢!”
佟正釗雖然對晚明晉商的威名早有耳聞,但今日見到精明強悍如佟氏兄弟者也對晉商忌憚不已,心中驚詫更甚,
“皇帝雖然年輕,但到底是九歲登基,這朝官和晉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難道皇帝會看不出來嗎?”
佟秉清笑道,
“這皇帝的心思不好猜,不過依我看,照現在這‘倒張’的形勢,皇帝對‘山西幫’,頂多是既壓又扶,不會這麼輕易就徹底下手打壓晉商。”
佟正釗心中不由暗贊,這個佟家二叔雖是區區縣衙胥吏,但對朝中局勢的判斷卻十分精準,晉商作為晚明的一大利益集團之一,的確一直活躍到了明朝滅亡。
佟正則在一旁好奇道,
“二叔為甚麼會如此肯定?”
佟秉清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