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價值永遠是衡量一個家庭地位的重要原因。

不過大漢強加了一個孝的觀念,並且由皇帝開始遵照執行,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老人被遺棄的問題。

對於整個大漢的穩定也非常的重要,應該說,漢人能夠長時間流傳下去,這一個習慣是非常重要。

因為隨時都有被滅族的危險,所以生生生成為所有大漢男人的本能,也是成為女人追求自己價值的重要東西。

能生出一個可以傳宗接代的孩子,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提升地位的最高成就。

錢汝君認為自己的地位不需要提高了,也不屑於遵從別人的意見來提高自己的地位,她是一個極端自我的人,如果別人的意見對她來說非常的無法接受那麼對這個人又必須在她身邊,那麼她的選擇一定是給對方洗腦。

這也是錢汝君覺得沒有,電紙書空間她會活不下去,因為光是別人的意見,就讓她的耳膜會破,讓她的心靈非常的殘破。

既然錢汝君留有資料,學堂島學生當然就沒有意見,他們進到空間裡面享受著食物,一邊翻閱著資料,他們翻閱資料的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彼此討論很快就能夠得到一個概念,何況在錢汝君來之前他們已經大部分對錢汝君指定的這個河流有了一些基本概念,在討論的時候也比較能夠實際。

這段時間,他們對於這個水系能夠灌溉到的範圍,已經有了初步的計算和規畫,有了金麥城的經驗,他們就有了更詳細的,具體的研究數字。

“幸好金麥城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懂得留下資料,雖然他們本身看不懂,但是給我們這些看得懂的人來說,就成為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的經驗就能夠更快的推展出去了,我們只要訓練出人,懂得一些治水的道理,或許我們的工作就可以透過這些人來做。”

學堂島學生知道,憑他們一千多個人要滿山遍野的去治理水,不知道要花多少的時間,而這些人才,如果訓練出來,地方官員又懂得利用的話,基本上就能夠做到簡單治水。

但是他們覺得最大的問題或許不是在人,而是在這些朝廷派下來的地方官員,基本上都手上都沒有什麼錢,所有的錢都要靠地方士紳,如果地方士紳有這個覺悟,而願意治水的話,那麼治水就成為可能,但是這樣的治水,更多的或許好處或許是到士紳手上。

這些士紳來說,他們從來沒有把一般的百姓,當成跟自己同一類的人。

所以用他們的錢開闢的土地,土地,就理所當然應該是他們的,就算有一部分必須點朝廷的地方官員做土地的分配,但是更多的土地,他們會拿到自己的手中,甚至不會,上報到朝廷,成為朝廷收稅的物件。

這樣的田叫做隱田。

所以最安穩的做法是由錢汝君來開闢田地,而有把田地上報給朝廷,不過這樣一來,對錢汝君似乎就沒有好處。

不過他們也知道,錢汝君做很多事情,並不追求好處。

只要這件事情對大漢有非常大的利益,這時候錢汝君就會去做,即使這些利益,她自己一點都沒有沾到。

“你們好像又想不明白,我能夠從這裡面得到什麼好處了。

話說回來,我為什麼要好處呢?

不過好處還是有的,當人民百姓越來越富有,就有更多的人可以買得起我的産品,這些産品就會變成錢,而這些錢又可以投入水利開發,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我們投入水利開發,順便對金麥城加以宣傳,那麼這些開發田地,慢慢致富的人民百姓就會知道這是由金麥城給予的好處,所以以後在選擇産品的時候,大部分就會選擇金麥城的産品。”

“只是除了金麥城的人種田之外,好像沒有什麼人可以賺錢的,除非他擁有非常大的田地,也就是說他已經是大地主了。

我們改進的水利設施之後,就能針對我們已經改隸水利設施的地方,給予一些農耕的輔助,這樣他們的生産就有剩餘,再生産有剩餘的時候,如果不讓他們買賣,他們也沒有辦法吃完。

糧食放著是會壞掉的。”

“剛買糧食的機會變多的時候,城裡的人的糧食價格就會下降,也帶來更多的人會進入城裡來工作,當然前提是大漢必須讓鄉村的人能夠進入城市。

金麥城跟其他的城市比較起來,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沒有城牆,所以我們可以容納更多的人進到我們城市,而造成我們的城市不斷的擴大。”

“難道公主是說我們城市不應該有城牆,但是城市如果沒有城牆的話,剛外面出現流民的時候,我們怎麼樣保障人民百姓的安全?”

“其實陳強對大家來說,最主要是要保障安全的,但是被隔離在城牆之外的人,難道就不是大漢的人民百姓嗎?

朝廷官員把自己安全的關在城裡面,那麼城外比城裡的人不是更多嗎?難道就棄之不管了?”

錢汝君並不想改變什麼,改變朝廷的架構,這個是太過困難的事情。

錢汝君要讓學堂島學生知道這個道理。

在這個時代並沒有統計調查,只能夠粗略的感覺這個大漢的人民百姓大部分是豬,居住在鄉野裡面的,所謂的城裡面的人非常的少,店家也只有三兩間能夠滿足人民的一般需求而已。估計城市的人口占不到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