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應該知道我這次叫你們來的,目的什麼,那麼在等我的這段時間,你們是不是已經有了動作?”

錢汝君問學堂島學生道。

“開始我們只敢做一些粗淺的工作,等人陸續到達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探測這個地方的地形狀況,別有攔路石,我們要開過去,不但是增加了難度,會讓水流很快的,就會發生改道的現象,對於穩定河流並沒有幫助。

沒有一個合道,夠完全都是隻有連殺,我們必須尋找一個河道最少彎曲的,因為彎曲的河道容易在河道的某一側淤積,最後慢慢的河流還是會改向,何況如果太容易接近彎曲改道的狀況,不厚道也不能夠穩定持久,因為河川會産生襲奪作用,最後産生截彎取直。

而河道到旁邊往往是容易耕作的良田,所以河道自行截彎取直都容易造成災難,所以我們寧願讓這些河道的産生分枝,來分散這個壓力,同時也讓灌溉區域能夠增加,但是我們卻在分散壓力人工挖掘水圳的時候,必須注意水流的穩定,即使在旱災的時候,也不能夠讓水圳的水位降低太多。

水災發生的時候也不能夠讓水圳的水位提高,同時在發生水災的時候,還不能夠讓河水散發出去,能夠流到可以蓄積和水的固定的地方。”

學堂島學生回答得並不輕松,因為這些工作給他們非常大的壓力,這些話他回答的很簡單,但是想要變成事實,卻是非常大的工程。

他是一個明白的人,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傻子,所以他才會回答得七上八下的。

總之,治水在大漢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即使金麥城擁有比較多先進的工具,但是這些先進的工具還是沒有辦法,開山闢路。

學堂島學生想要完成這些事情,沒有這麼的簡單。

“你們也不用想得太嚴重,最開始你們找一條小河流,實際操作過一次,有了經驗之後,我們在慢慢的擴大河流的範圍,必須要你們有確實的把握,我們才能夠在更大的河流裡面進行這個工作。

何況在金麥城的擴充套件過程中,我們不是一直在治理金麥城的水文?雖然沒有比較大範圍的資料,但是你們應該對金麥城的資料多加研究。”

很多學堂島學生都傻眼了,因為他們並沒有直接接觸金麥城的治理,所以對於金麥城做的所有事情不見得有研究。

“我知道這些資料資料都在學堂村裡面保留有一份,公主似乎把它們複制了。”

這名學堂島學生知道這些屬於管理資料的東西,錢汝君並不會私自把資料取到學堂村的圖書館,而會保留在金麥城管理室,讓後續的管理人員有機會研究,並且繼承之前的研究,並加以改善。

對金麥城的管理人員來說,這就是一種職能的延續。

新加入的管理人員至少必須把五年內的文獻資料看完,至於之前的專案,至少必須看過大專案,知道金麥城的發展。

現在加入金麥城管理人員,不見得是錢汝君手下,而是大漢的許多聰明人。

這些聰明人必須認同金麥城的理念,並且經過層層的考核才能夠進入金麥城管理局工作。

對他們來說,金麥城管理局所提供的工作,雖然不是朝廷的官員,但是在這個地方,他們能夠享受到權力的滋味,雖然這些權利是在替人民服務,這是在替人民服務的同時,他們其實也是在指揮人民。

想要成為朝廷的官員,實在太過困難,很多人會鬱郁不得志,金麥城管理局雖然也有一定難度,但是很多人能夠把自己的才華在這個地方發展。

其實金麥城管理局也非常的無法理解,為什麼朝廷不多請一些官員,好好的治理百姓呢,他們覺得金麥城就是因為有非常多的官員替老百姓服務,所以老百姓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在金麥城住的人已經越來越搞不清楚了,不過他們都知道,金麥城都能夠有如今的發展,都是錢汝君跟朝廷官員要來,人口自由流動的結果。

這個結果逐漸成為朝廷討論的物件,但是對於地方官員來說,人口的增加或減少,影響到他們的考評,他們絕對不願意,讓人民百姓離開他們的治理範圍。

只有金麥城一個地方有人口自由流動的權利也就算了,如果其他地方也有人口自由流動的權利,有一半的地方官員大概就要集體向朝廷申訴。

因為他們發現他們治理的地方,就算他怎麼樣努力,也沒有辦法把人民百姓留在那裡,為他們的耕作所生産出來的東西,永遠不如其他的地方。

他們的城市也不像別的城市那麼繁華,人口,雖然因為語言的關系,大致上流動的情形是比較少的,但是總有一些能夠快速掌握語言的人,願意到別的地方去尋求發展,而且從金麥城的發展看起來,發展好的人,有幫扶其他親戚帶著他們繼續往他發展成功的地方走的習慣。

大漢幾乎是宗族聚居的地方,一個宗族少的有幾十人,多的有幾千幾萬人,一旦宗族裡面發生了一個人的流動,而這個人的流動被證明是成功的,就好像一個槓桿被敲動,無數的這個宗族的人都會跟著開始産生移動,這個宗族或許會整個移過去,或者開始産生分裂。

反正對地方官員來說,這就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治理小河流,靠你們的能力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情,而且地方如果知道我們要幫他們治理河流,一般來說應該不會阻攔,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良田,並且讓百姓的數量增加。”

錢汝君也知道,其實百姓對於地方官員的重要性。他們要的是那個人數。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之下,人數的增加,靠的是生育,但是人民百姓在生育的時候,也要考慮到養不養的得起的問題,或者是賣不賣得掉的問題。

畢竟生育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辦法賣出好價錢的話,對於女人來說,也是會造成非常大的負擔,不如讓女人就不要多生。

這女人頂多能夠生十幾二十個孩子,並且伴隨著生育的風險。

不過真的生十幾二十個,女人的身體會垮掉,雖然她的生育會越來越輕松。

對男人來說,女人就是個生育的工具,但既然是有用的工具,就會顯得比較珍貴,大部分情況之下,女人也是能夠分擔男人的工作,並且照顧小孩,所以女人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甚至超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