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拿到戒指,並沒有立刻拿到若昕面前。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作為傭僕,他盡全力照顧她,為她尋來羨慕卻觸不可及的市井煙火;作為知己,他隨時傾聽她的苦惱,隨心開起令人捧腹的玩笑,隨處為她奉上一道並行於人間的身影;作為私心的唯一擁有者,他靜默地守護著她如沐冬陽或為簷雨沾溼的所有神情。

而當談及廝守一生的事,他不禁卻步。那要有比觸控彼此更大的力量。目前連工作都未能找到,他無法像做那些事一樣的不假思索,一開口就說出沒有任何基石的承諾。

那枚戒指在他的手心,變得無比沉重,就像一枚縮小的磐石,最後由他收入匣中,即刻用心準備一場又一場的面試,反覆閱讀畢業論文的每一處細節。

很快若昕向他問起去胡家的事,她問的是:“你嬸嬸燉的筍好吃嗎?”

她之所以會知道,是因為那天胡思杜來書店找景行回去,說的就是“媽說週末燉了你最愛吃的筍,讓你那天回家去吃飯。你放在桌子上的衣服,她也穿上了。”

當時她正好也在。那件衣服的綢緞是景行從新城買來的杭綢,方襟款式則是由若昕親手裁製。

她並沒有問其他的話,只是問江冬秀的筍是否好吃。景行點頭。她笑了笑,沒有再多問什麼,繼續埋頭刺繡。自新城回來後,她對刺繡工作的拼命態度比從前更甚,而且花樣也愈發繁雜。她把第一幅山水石橋繡入旗袍的裙襬,是在清明時節。景行看見後,除沉默的驚歎外,再無法表達出其他的評價。

她說:“第一件是給自己穿的,仔細看很差,橋上的望柱參差不齊的,倒影的顏色繡得也不夠淺。”之後她確實穿著那件衣服去掃墓。她沒有墓冢可看望,走到郊外無人處,也未焚香點燭燒紙,而是擺出幾碟精緻的點心。景行認得其中幾樣是孟氏最愛吃的,而另幾樣,他也能猜出是謝欲所愛。無論如何,她也沒有忘記,那是撫養愛護她十多年的父親。

她坐在草茵上,凝視著不遠處一大片或紫或黃的野花。它們很小,既無幽香,花色也並不明豔,連名字也沒有,卻擁有著極盛的生命力。春雨一灑,又是一片。最後她每樣都吃了一塊,把其它的都掩入春泥之中。直到她做完,才發現景行也在她身後的樹下,以幾近同樣的姿勢坐著。

她走上前,他泛起笑,抱怨道:“都不分我吃。”

她也笑了,回答:“誰讓你自己不來討,我又不知道你又陪在我的身後。”

景行看著她被潮地洇溼的裙襬,說:“這樣的衣服一定會賣得很好。”

“多虧春黛,之前提到一句最近流行復古,我想光是用古時花樣和紋路的復古還是太單調,如果能把各家名畫也繡進衣服,一定會得大家的喜歡,說不定能賣很多很多的錢。”

“你又要做什麼?那麼缺錢。”

她平靜地說:“當然要用錢啊。若是你找到工作,總得要用錢去打點上司和同事的關係吧。萬一別的人都送了,就你不送,那多尷尬。”

見景行不語,她覷他一眼,問:“你反感做這種事嗎?”

他搖頭,對她說:“你知道嗎?我要不是因為送禮,根本不可能遇見你。”

他把那年將玉佩送給管家的事告訴她。她聽後哂笑道:“那你後來怎麼不跟我說啊,我就讓人拿別的東西跟他換回來了。”

“只是一樣過去的東西,換回來也沒意思。”

“有啊。”她嗤笑道:“讓你天天戴著,一看見它就能明白平時要聰明變通。不然你呆呆的,又得讓人欺負去。”

到六月初,他終於找到一份文員的工作,薪酬不高,好在是大公司,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即使身在亂世,工作也算是安穩。不過有半年的試用期,等到十二月才能轉正,在那之前,工資只有正式員工的一半,但若是節儉度日,也夠用於日常開銷。

若昕在他畢業那天,正式將書店託付給鎖紅。

一日下班,景行往那條街上去買鬆糕,順路經過福開森路。

鎖紅正在店裡盤貨,看樣子生意很好。她拿著簿子,一邊盯著工人從木板車上卸貨,一邊飛筆記賬,大聲說:“快點,六點前必須卸好,別擋在門口。我這邊晚飯後生意很好的。”

她往裡面喊了一聲,叫來張寶祥,給他錢拿去買菸來分給搬運工,又讓張繁端來早就晾好的涼茶。成堆的日式用品與書籍不間斷地塞進店裡,門口的書架子也撤了,支起兩個木臺,擺上兩盆矮子松。

景行走上前去打招呼。鎖紅彷彿心情很好,見了他忙笑道:“你來啦,裡面堆滿了貨,還沒理呢,都不好意思讓你進去坐。”

“沒事,我路過,就要回去了。”

鎖紅盯了一眼他手上的紙盒,說:“這是鹿城記的鬆糕吧,現在都開到上海來了。以前在新城,要走好一段路才能買到的,也就你願意跑那麼遠。”

景行道:“現在不遠了,下班回家順路就能買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看到了她身後的日文紙箱。

鎖紅說:“現在生意蠻好,你不知道,附近竟有不少日語班,都要開暑期課。我就想法子和他們連上線,承包了他們全部的教材,也順道引來很多學生買書。我正在想,要不要順道賣些別的東西。你最清楚學生喜歡什麼,有時間替我參謀一下吧。”

景行答應下來,與她聊了幾句就告辭回去了。

張寶祥正好從馬路對面的小賣部買菸回來,走到她身邊說:“他怎麼走了,也不進來坐會兒?”

“人家要趕回去疼女人,哪有功夫陪你坐。”鎖紅拿筆帽戳他一下,又說:“我過兩天想去廣州一趟,你留在家看店。那邊靠近香港,最清楚現在時髦的東西。”

“你又要鬧,還跑那麼老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