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這個冬天太冷了(下)
章節報錯
黃縣,太守府前。
黃忠、典韋帶著二百名鼻青臉腫的高大魁梧的將士站在劉寵面前,一看就知道這些將士趕路遭了不少罪,太守府的田豐、沮授一干官吏也帶著人扛了幾大麻袋的鹽放在府門前。
劉寵要帶人鑿冰開路了,他要試試這個辦法有沒有效,準備先把太守府到黃縣城門的這段路鑿通。至於太守府內結冰的道路,在荀採小姐姐帶著奴僕不要錢似的扔上一層燒紅的柴炭之後,道路上的冰總算被化開了,劉寵見道路沒再被冰封起來,心裡也生出了希望,只要能鑿開寒冰,道路便通了,只要道路通了,這場雪災和冰災也就有救了。
為了減少鹽的消耗,劉寵指揮著人手按僅能容人雙腳並行透過的尺寸丈量然後在丈量出的冰雪上撒上一層鹽,然後便開始等,直到冰雪上有細微的氣泡冒了出來,劉寵便下令黃忠和典韋帶著人開鑿。果然冰雪被鑿開了,黃忠和典韋帶著人鑿得更加賣力,不一會兒地面就露出來了,這段撒了鹽的冰雪也被徹底鑿完了,這段道路也開出來了。
眾人見了無不欣喜。於是劉寵帶著人繼續按照這個辦法往前鑿,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鑿到了城門前。
於是劉寵趕緊下令太守府派出人到各縣去收鹽,然後又讓黃忠和典韋繼續去挑出一些力氣大的將士出來輪番按照剛才的辦法鑿通黃縣通往北海的道路。只要北海沒有像東萊這般遭災,那麼就可以從青州大量運進鹽、柴炭和冬衣,以保東萊百姓能度過這次災難。
——————
經過一番苦戰,通往北海的道路終於打通了。而在鑿冰開路途經河流的時候,黃忠和典韋居然帶人找到了河流結冰較薄的地方,然後鑿開了河上的冰,沿途的百姓便到河中取水使用了,這讓劉寵十分歡喜。
不過還有其餘各縣尚在等待太守府的救援,本來劉寵準備派黃忠和典韋前往其餘各縣開路,可二人傳信說鹽用完了。劉寵想想也是,這段到北海的路不算短,把整個東萊郡的鹽都耗光了也算正常。
於是,劉寵連忙安排王越派出快馬前去青、徐各暗衛的商鋪傳令大量購買鹽、柴炭和冬衣,甚至派出了鍾繇、鍾瑜、衛覬親自前往鄰近的北海、琅琊二郡去購買第一批物資。
……
不久之後,三人帶著驢馬馱回來了物資,不過全是在北海購買的,琅琊沒去成。因為回來的人說,琅琊郡也如東萊一般遭災了。
劉寵不禁心下一沉,“這多災作難的大漢啊,可惜我劉寵救不了那麼多,能保住東萊的百姓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隨著第一批物資達到黃縣,劉寵下令黃忠、典韋繼續打通牟平、東牟、昌陽、不其、黔陬的道路。隨著後續暗衛的物資一批一批的到達,劉寵把太守府所有人都派了出去,由於鑿除的道路無法通行馬車,只能徵調了驢馬將這些物資一批一批的發了下去。
百姓們領到太守府發下的取暖的柴炭和冬衣,有的之前被收了鹽的百姓也領到了新鹽,黃忠和典韋鑿開各縣的道路之後,又如之前一般將各縣附近河流鑿開了一塊以供百姓取水之用,雖然各縣只有一條河流可以取水,但好過完全無水了。如此,各縣才能勉強熬過這場災難,百姓們對太守的感恩戴德自不用多說。
而距離河流較遠相對偏僻的地方,劉寵直接命黃忠、典韋鑿通道路,帶了鹽和柴炭去幫助當地的百姓化冰為水或化開井中結的厚冰。
在救災接近尾聲的時候,新年也如期而至。不過這個新年太守府很冷清,因為太守府的官吏都還在各地救災,劉寵家裡的新年過得也很簡單,畢竟這一年太不容易了,從洛陽流放到東海,又在東萊面對了這麼多的災難。
就拿這一場冰災來說,東萊郡撒下的鹽全是劉寵自掏腰包的,而且還是從兗州、冀州甚至幽州調來了鹽才夠上消耗。這一把一把的撒下去也不知撒了多少錢,不過青、徐的暗衛商鋪都在向王越抱怨了,說主公再要他們出錢出糧,他們只好賣鋪子了,而兗州、冀州、幽州這次也拿出了不少積攢,畢竟劉寵一個州郡的商鋪是完全比不上一個州郡的府庫,而且這些暗衛的商鋪都是刺探情報為主,經商賺錢只是順帶的。
劉寵心裡也知道東萊再經不起折騰了,自己也再經不起這樣消耗了。
——————
開春之後,東萊各縣終於冰消雪融了,各縣的內政也恢復了,各個工地也繼續開工了。百姓們熬過了一個冬天,熬過了一場災難,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也紛紛回到了年前做工的地方,繼續做工換取口糧和工錢。
這場災難的損失也匯總到了劉寵的案頭,文書上清楚地記載著這次災難房屋倒塌了多少,百姓傷亡了多少。不想這場冰災還是有人沒能撐過去,即便太守府組織救災已經算是及時了,可還是有人凍餓而死,或死在倒塌的房屋之下。
這或許才是這個真實的漢末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時節臨近春播,有耕地的百姓也逐漸回到了田間地頭,翻耕田地,準備播種。
太守府也計議了一番。
要是全靠新建的作坊是無法完全消化遭了災的百姓,轟轟烈烈的東萊大建設結束之後,雖然新作坊會收下不少百姓做工,可剩下的那些百姓還是得歸農,不過依舊是那個難題——沒有耕地。
劉寵與眾人商議的結果是開荒屯墾。
不錯,由各縣組織百姓將縣中可以耕種的荒地開墾出來。太守府還出了文書,規定新開墾的荒地是誰開出來的就歸誰所有,三年之內免稅賦,三年之後按三十稅一向太守府納糧。
太守府的這道文書一出,各縣百姓們熱情高漲紛紛前去開荒,甚至有些在工地做工的百姓也回家去開墾荒地了。劉寵沒想到百姓們熱情如此之高,不得不連忙給各縣補上一道文書,要適當地控制各縣的山林,不要到時候把山上的樹木都砍光了。
劉寵確實沒想到,因為他有點低估老百姓對土地的感情了。自古以來土地就是命,而且劉寵在文書中說得很明白,誰開出的荒地就歸誰所有,還免稅賦三年,放眼整個大漢也沒這麼好的事啊。
不說劉寵經過前後救災在百姓們心中已經有了極高的號召力,就拿此時的東萊郡百姓來說,東萊郡的世家大族大多在那場瘟疫中攜帶家眷逃到外郡去了。剩下的這些百姓大多都是些佃農,即便是家裡有點兒田地的,可這幾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誰家裡又沒有賣點兒田賣點兒地過日子呢,眼看著世家大戶的田地越來越多,而自己的手上田地越來越少,甚至逐漸失去了所有的田地,即便是租種大戶家的田地,可這些年的賦稅也是越來越重,以前還能混個溫飽,眼看這幾年想要溫飽都越來越難了。
而今有了太守府這道文書,百姓們還不歡天喜地地去開荒才怪呢,畢竟劉太守發了文書的,誰開出荒地就歸誰的,還不得趕在別人前面啊,跑慢了只怕荒地都被別人搶光了。
……
於是,東萊到處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不是在大規模的興建作坊,就是在大規模的開墾荒地。甚是有百姓沒日沒夜地開荒,只要晚上有月亮,全家老小都在外面開荒。
或許我華夏子孫自古以來骨子裡就流淌著勤勞的血液吧!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