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郡,不其縣之西,有一天然良港,劉寵從地圖上一看,這不就是青島港嗎?

於是劉寵便帶著畢嵐、劉洪和于禁來到了不其,然後便在這處天然良港選了兩處地方,一處規劃給於禁的水師建立一座水寨,一處規劃給畢嵐建造一所造船的船塢。

規劃完了不其這兩處地方,劉寵又在地圖上指著過鄉、黃縣、牟平、東牟、昌陽告訴于禁各在這五處選合適之所修建港口和水寨。然後又對於禁說,“東萊的水師給你一萬人的編制,不其、過鄉、黃縣、牟平、東牟、昌陽這些水寨建起來之後,需要分派水軍鎮守,各處水寨守軍不低於五百人。其中過鄉、黃縣、昌陽、不其這四處建成大寨,其餘水軍輪流值守。”

于禁為難地回答:“主公,東萊靠海,招募會水計程車卒容易,可太守府沒那麼多戰船啊。”

“那有多少戰船就先編練多少,何時把戰船造齊了,你的水師也得編制完整。你們水師也得多協助畢嵐造船,早一日造出戰船,你的水師也早一日滿編。”

于禁聽完心中高興了,只要不是逼著幹那無米之炊的事,到時候能統領一萬水師這確實夠于禁偷著樂了。不過於禁也知道這至少是三年五載的事,自己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呢。

規劃完了水師,劉寵又從袖袍中掏出一疊圖紙遞給畢嵐和劉洪。畢嵐和劉洪一看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好像是一些船隻的草圖,而且是沒有任何資料和分解的草圖。確實,這些就是劉寵要畢嵐和劉洪研製的新式船隻,劉寵憑著腦子裡的印象畫的,這些船隻劉寵也只記得一個大概的樣子,什麼資料啊零件部分解圖啊,劉寵肯定不知道的。

劉寵指著一張張的圖紙說道:“這是車船,不是用槳劃的,看到沒,在船的兩側各安裝了一個這種巨輪,只要在船艙內用腳力帶動巨輪,船隻便可飛速前進,這種船的速度夠快……這種是風帆戰艦,這種船隻不是用單一的方帆,而是多用三角帆,除了主帆之外,前後都有輔助風帆,這種船的速度也夠快,而且載重量也大,很適合遠航……這種叫福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高大如城,可以破浪而行……”

劉寵吧啦吧啦說了一大推,可畢嵐和劉洪聽得一愣一愣的,就連身旁的于禁也不知道這些是什麼船。現今水戰通用的不都是鬥艦、艨艟、走舸、樓船嗎?不過於禁聽著劉寵的描述也在想,萬一這些船真如主公所說,要都能造出來的話,肯定比現在這些戰船都要強,比如主公說的車船,用腳力帶動巨輪推進船隻,腳力肯定比手力大啊,這船的速度不見得比走舸慢,而且看這樣子好像也不比鬥艦、艨艟小,這種速度和大小的戰船確實很厲害。雖然主公說的這種風帆戰艦不是很明白,不過這福船我于禁知道啊,這看上去就像樓船啊,不過聽主公所說肯定比樓船還要高大,這要是鬥上了樓船,那樓船肯定是敵不過了。

不過畢嵐和劉洪這兩個技術迷和學術迷可就真的是被迷上了。畢嵐一看這幾種船很有技術啊,要是自己能研製出來,那肯定會很厲害。而劉洪看到的卻是這些船隻很精密,技術很複雜,比如這個車船的輪子要設計多大,相互聯動的零部件是什麼尺寸,還有這福船下側如刀,那又要如何保持上平如衡,這些都是要經過測算之後才知道,而不是輕易造個樣船下水試的,否則就算造十艘樣船也不見得能成功。

“你們可立即著手建造船塢,然後一邊打造艨艟、鬥艦這些戰船積累造船的技術,一邊研製這幾種新式戰船,可以先從研製車船入手。”劉寵把畢嵐和劉洪這兩個眼睛都看得陷進去的傢伙拉了出來叮囑了一遍。

“諾,屬下這就去辦。”畢嵐聽了,答了一句,拉著劉洪就跑了。

剩下的事情就得靠他們自己了,如何招募勞力建造船塢,又如何招募工匠建造戰船,這些不需要劉寵事無鉅細地去監督的。而畢嵐跟著自己在熊耳山是有建城和建作坊的經驗,想來這些事情對他來說沒什麼難度。

于禁這邊也開始下去一邊招募人手修建水寨,一邊招募沿海敢戰勇猛的漁民編練水軍。

——————

劉寵回到黃縣的時候,黃忠也把郡兵整編完了,最後留下來的郡兵有五千人。劉寵直接大手一揮,把這五千郡兵編練成刀盾兵,叫黃忠、典韋帶著新招募的兵士和這五千郡兵前往相對偏遠的昌陽進行訓練。而原本強弩營的一千老兵也被劉寵大手一揮,分派到了新兵各部去出任基層軍官。

黃忠表示這次募兵比想象中的還要順利還要快,北征的途中黃忠可是一直主持募兵,這上面他倒是很有發言權。其實這沒什麼意外的,畢竟眼下的東萊大半個郡都遭了災,海嘯之後田地無法耕種,蝗蟲過後糧食絕收,眼看著是活不下去了,百姓們大多數都已經準備逃荒了。可沒想到這時候太守府發出了募兵告示,各縣百姓聽了紛紛踴躍報名,畢竟參軍之後有糧餉,而且太守府募兵告示上寫的糧餉還不低,而且告示上還說了,以後要是打仗的話,所得繳獲可自留三成,這讓百姓們都驚喜不已,不相信這是真的。可出去募兵的都是強弩營出身的老兵,一個個現身說法,不由得百姓們不信,於是東萊受災各縣的青壯最後都差點把各縣徵兵的大營擠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最後募兵滿員,沒被選上的青壯只能失落地回鄉去了,所以黃忠和典韋這次的募兵可以說是優中選優。不過這些青壯很快又聽到了東萊水師在募兵,一時間符合水師招募條件的也都紛紛跑去應徵水師去了。

黃忠和典韋帶著新兵前往昌陽之前,王越又把他和黃忠二人根據當初熊耳山練兵的方法整理的練兵冊子交到了劉寵的手裡。劉寵仔細翻了翻,大致上是把當初的練兵方法都記上去了,不過劉寵心血來潮又提筆刪刪改改,最後劉寵新增進去的字比黃忠和王越的字不知道多了多少,劉寵想想幹脆以戚少保的兵書來命名算了,於是便在封面上題寫了《練兵實要》四個字,可想而知這本書裡面抄寫了人家戚少保多少內容。

當劉寵把這本《練兵實要》交給王越的時候,便吩咐讓太守府的所有文士抄錄,然後發到各個將領的手中,並要求所有的將領必須熟記書上的內容,要不然在軍中得不到升遷也得不到獎賞。

典韋說:“我不識字啊!”

“你不識字那就先從識字開始學啊。”劉寵噴道。

——————

黃忠和典韋帶著新兵離開黃縣沒有多久,管寧和邴原也到了。

管寧和邴原是很不願意出仕的,不過當二人收到劉寵的書信,見劉寵在書信中把東萊郡目前的困境說得十分詳細,劉寵又在書信中承諾二人只需助自己度過東萊的困境,讓東萊大治之後,二人便可辭官。二人見劉寵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而且好歹三人也是好友,劉寵從洛陽幾千裡而來,路過北海的時候還不忘去看望自己,無論是於情於理二人也不便推辭,於是二人便結伴一起來到了黃縣找劉寵報道。

不過出現在劉寵面前的是三個人,其中一人邴原介紹說是他的另一同鄉好友,名叫劉政。這買二送一敢情好啊,劉寵便立即分派三人領了三縣內政。

有了管寧、邴原、劉政的加入,又有從強弩營選出來稍微能治理內政的將士,在太守府眾幹臣的努力下,東萊郡的內政很快就恢復了。

於是,各縣因賑災而建的作坊便紛紛開始動工。不其的船塢,昌陽的兵器作坊、軍服作坊,當利的制車作坊,黃縣的造紙作坊、鑄錢作坊,還有各種陶器、漆器、木器作坊,還有各地礦山、冶煉作坊,甚至還有大型的絲織作坊,漢代的山東可是冶鐵和紡織非常發達的地方。

隨著一處處作坊開工興建,原本無法參軍或應徵軍士落伍眼看再無活路的百姓又看到了希望,都紛紛前往就近的工地應募修建作坊,畢竟去幹活除了有飯吃還有工錢拿,只要能活得下去,誰又願意背井離鄉賣兒賣女外出逃荒乞討呢。

在劉寵的規劃下,隨著各地的作坊開建,連線各縣之間平整寬闊又夯實的道路也紛紛動工,東萊所有受災的百姓都有了活路。

而與此同時,王越派去青、徐各郡抽調糧草的暗衛也押著各地商鋪儲備的糧食回到了東萊。畢竟早在洛陽的時候,劉寵就在各州布了局,各郡商鋪按照劉寵的要求囤積了大量的糧食,不過這次青、徐各郡商鋪的儲備大部分都被抽調一空了,而且這些運到東萊的糧食只能算是劉寵自掏腰包的,不過主記室鍾繇記了賬。

經過一番準備,于禁終於帶著剛編練整齊的水師護送著太守府組織的打漁船隊準備出海捕魚了,船隊是從不其東面的民用港口出發。不錯,不其東面的港口劉寵專門規劃出來作為民用港,而西面的港口建了水寨和船塢便被劃作了軍用,周圍都實行了管制,一般人不得隨意靠近。

劉寵看著才只有五十艘艨艟戰船的于禁水師,護衛著這龐大的捕魚船隊出海了,看來這次船隊出海也最多隻能在近海捕撈捕撈了。劉寵也不斷在心中祈禱著,但願這次捕撈船隊出海能有個好的收成,千萬不要遇到風暴,也不要遇到海盜。

風暴應該不會有的,因為出海的日子是大天文學家劉洪看了多日的星象作了很多的分析才挑出來的,而收成好不好就不得而知了。至於海盜,應該沒那麼倒黴吧,這個時代有海盜嗎?答案肯定是有的。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