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蝗災與賑濟(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萊郡,黃縣,太守府。
劉寵與眾人很沉默地坐在堂上,自從過鄉考察回來之後,東萊的局面更加嚴峻,原本海嘯、瘟疫之後東萊就死了很多人,本來東萊就有近半的田地無法耕種,可又是蝗蟲過境,東萊今秋的糧食幾乎絕收。
這可讓東萊的百姓如何活下去啊,待到來年秋收還有整整的一年,而且來年東萊至少要減少近半的耕地,這不得不劉寵這個東萊太守和麾下一干文武大傷腦筋。原本以為跑到了東海,說不定打打漁就可以避開被袁術派出刺客殺死的命運,說不定還能躲過亂世,可沒想到天下未亂東萊眼看就要亂了,說不定不用等到袁術的刺客,自己就要先餓死了,要不然也學那些官吏棄官而去算了,劉寵只能呵呵,要真幹出這種事,不說別人,劉寵自己都得看不起自己。
“主公,眼下東萊糧食絕收,主公可命青州各郡暗衛商鋪就近購買糧食運到東萊以解燃眉之急。”鍾繇率先開口建議道。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東萊眼下面臨的局面,也知道劉寵心中的煩惱,為主公分憂本就是臣下之責,可眼見堂中眾人無一人獻策,鍾繇不由得站出來拋磚引玉。
“元常鍾繇字)所言雖能解燃眉之急,可到來年秋收這一年的時間,百姓們如何活命?全靠太守府賑濟?可太守府哪裡又有如此多的錢糧。”田豐擔憂地說道。
“元皓所言極是,且東萊近半田地無法耕種,靠太守府賑濟絕非長久之計。”沮授說道。
“諸位怕是忽略了我東萊耕地雖然減少,可人口想必也減少了許多,太守府只要賑濟百姓到了來年秋收,百姓便可以自足。只要想想辦法,想來太守府還是能應付過去的。”衛覬站出來分析道。
“伯覦衛覬字)所言不確,雖我東萊人口有所減少,可這一年之中只要我太守府賑濟得法,人口想必定會增加。人口增加然可耕之地不能增加,百姓衣食必定不足,太守府想應付也怕是應付不過來。”鍾瑜對衛覬的話表示反對。
“我東萊眼下吏治混亂,郡兵崩壞,依在下愚見,我等眼下要務當先恢復各縣吏治,整頓郡兵,以防大亂。”沮授一反眾人所論開口說道。
“公與所言極是,可我東萊十三縣眼下官吏所缺極大,就憑我等怕是難以在短期內恢復東萊吏治。當務之急還是解決百姓衣食問題,百姓有糧則心中不慌,不慌則不亂,然後再著手恢復吏治、整頓郡兵方為上策。”田豐說道。
……
劉寵聽著自己手下的文士一個個爭來爭去也沒有一個一致的結論,眾文士所說都是很有見地的,畢竟都是這個時代的能臣、謀士,能一針見血的看清楚問題。不錯,東萊目前既要解決百姓的溫飽,又要解決吏治問題,可事情總有先後,也各有利弊,最終還是要做決定的。
劉寵思索了一番,便說道:“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東萊三面環海,大海魚鱉豐富,只要太守府組織漁民下海捕魚,再佐以糧食,想來撐到來年秋收不是問題。至於耕地減少,本府認為當興建工坊,將失去耕地的百姓組織到工坊做工,再發放口糧、工錢,如此也解決了太守府如何賑濟百姓的問題。諸位以為如何?”
劉寵說完,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用眼神交換了意見,然後眾文士紛紛起身說道,“主公所言乃上策,我等不及也。”
“不然,諸位方才所言皆是高見,有諸位輔助,我東萊必定能夠大治。”劉寵說道,“至於官吏一事,本府在北海朱虛縣尚有二位好友,本府當書信一封說明原委想來二人也願意出山相助一臂之力,其餘所需官吏可從強弩營中選擇合適的將士出任便可,想來這些將士在諸位的指導下定能理好各縣政事。”
“主公所言可是北海管寧、邴原,被月旦評品題為‘龍腹’和‘龍尾’的二人?”鍾繇好奇地問道。
劉寵當時離開劇縣去朱虛拜訪好友的事情眾人都是知道的,而鍾繇作為在洛陽就一直跟在劉寵屁股後面的自然也聽劉寵說過他這兩個好友。
“然也。”劉寵答了鍾繇的話。
“有此二位大才相助,治理東萊又多了一份力量,真是可喜可賀。”田豐笑著說道。
……
“既如此,那諸位先生便協助本府總領東萊內政。”劉寵宣佈,“任命田豐為東萊郡長史,沮授為功曹,鍾繇主記室,鍾瑜、衛覬各領從事。”
過了這麼久,劉寵終於任命東萊郡的官職了,手下的眾文士也都確立了執掌,眾人自是欣喜地拜謝,“謝過主公,我等定當輔助主公治好東萊。”
……
劉寵接著宣佈,“任命于禁為東萊水師都尉,從沿海百姓漁民從挑選勇猛敢戰之士,編練成東萊水師,以護衛太守府組織出海打漁的百姓。”
沒想到主公既然還會編練水師,眾人不禁感到意外,想想編練水師可是很耗費錢糧和時間的,不過再聽劉寵一說,眾人也覺得編練水師是確實有必要。而於禁沒想到一來劉寵就任命了自己這麼高一個官職,這可是單獨統領一軍的大將啊,心中可是十分振奮,趕緊拜道:“謝過主公,于禁必不負主公所望,早日練成東萊水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任命黃忠為東萊郡都尉整頓郡兵。”
“黃忠謝過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