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南北來使(第2/2頁)
章節報錯
公孫瓚最後只能退守易京,臨易河掘戰壕十餘重,又築易京觀高十餘丈,以鐵為門,斥去左右,積糧三百萬斛以自守,揚言要坐守易京以觀天下成敗:
“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由此公孫瓚隔絕內外,士眾逐漸離散,事實大出公孫瓚所料。別說等到“足知天下之事”,只怕要不了一兩年,袁紹就能盡取青、幽之地,然後攻取易京也在早晚之間。
公孫瓚見事不對,這才派出使者往黑山和許都求援。
劉寵接見了公孫瓚的使者,使者不是別人,正是劉寵見過的公孫瓚之子公孫續。看到公孫續一臉的風霜,劉寵知道這個便宜侄子跑的很辛苦,根據暗衛從河北傳回來的情報,公孫續是先去了黑山,並且成功說動了張燕出兵,這才調頭趕來許都。
劉寵看著一身商賈打扮的公孫續,心中也是滋味難言。要說人不作死也就不會死,至少不會死的那麼快。
公孫瓚就屬於典型的作死,他學什麼不好,偏偏要學董卓築郿塢的做派。董卓也是修建了高大的郿塢,囤積了不少糧草,公孫瓚可以說是有樣學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這位兄弟,董卓的前車之鑑就擺在那裡,你不能睜著眼睛,裝作沒看見啊。
要說這事也真叫劉寵左右為難,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
救吧,那一個豬隊友,往死裡作的傢伙,救來又有什麼用。
不救吧,好歹他和公孫瓚的交情擺在那裡,真要見死不救,劉寵的心裡也過不去。一想到當年公孫瓚隨自己出徵塞外,攻打鮮卑,還有剿滅張純、張舉的雄姿英發,劉寵還真不忍坐視公孫瓚敗亡。
只見公孫續涕淚橫流,已經磕了好幾個頭,把前額都磕紅了,簡直都快腫起來了,“……叔父,叔父不能見死不救啊……,家父在幽州為朝廷守邊,打得胡人不敢來犯,活邊地漢民無數。奈何袁紹有不臣之心,溝壑難填,先詐取冀州,又揮兵幽州。袁家四世三公,家父豈是對手,家父只能退守易京,以築城自守。”
“眼下正值我公孫氏存亡之際,能活我公孫氏者,放眼天下唯有叔父一人尓。望叔父舉義兵,討袁紹以不臣,與家父全手足之義。我公孫氏將永世不忘叔父之厚恩,我公孫氏世世代代將甘為叔父驅使。”
公孫續口才雖好,但任憑他舌燦蓮花,說的天花亂墜,劉寵又怎會為他區區一言而發兵。
好聽的話劉寵聽的太多了,那些借錢的時候是孫子,還錢的時候是老子的,劉寵也見得多了。所以他才不相信公孫續的承諾,即便是真能收公孫氏世世代代為己用……,那也沒多大用處啊。再說這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話,誰要當真誰就輸了。
也就是說,公孫續說了這麼多,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內容,就這樣還想讓劉寵出兵,除非你公孫續長得美,可惜你不美,又是一個男的……
……,呃,這都不重要。
“賢侄啊,你不如先下去歇息,且容本相召集文武先商議商議再給賢侄答覆。”
劉寵這話說完,侍立一旁的顧雍就站出來伸手請公孫續下去。
公孫續雖然很不情願,而且從劉寵的語氣裡聽了出來,怕是要想請劉寵出兵不會那麼容易。畢竟聽這位便宜叔父是以“本相”自稱,也就是說這位便宜叔父有公事公辦的意思,要真是這樣那就難辦了。
“叔父,萬望叔父憐我公孫氏早日發兵啊……,叔父,叔父……”
……
顧雍把公孫續送走,又回到了劉寵的面前,劉寵接著說道:“宣劉繇使者。”
不一會兒,顧雍就把劉繇的使者帶了過來。
卻見劉繇使者是一個猿臂美須、雄壯高猛,身著鎧甲的英武將軍。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