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寵又陷入了苦惱,他沒想到劉備會去而復返。雖然從暗衛的情報網知道徐州發生的一些變故,也知道劉備退居小沛。但沒料到劉備會有如此氣魄,會索性放棄小沛來投奔他,他難道不知道自己早有心除掉他嗎?

如今劉備來到許都,反而不好對他下手了。

不知道是誰給劉備出的這個餿主意?!許都對於劉備來說,看似是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是最安全的地方。想來以劉備的眼光是不可能看出來的,就是簡雍、糜竺也怕不懂這個道理,那就只有孫乾了。畢竟孫乾師從大儒鄭玄,又在東萊接受過一些新學,眼光不是糜竺、簡雍可比的。

當然,這都是推測,也不見得就是孫乾出的餿主意,也可能是糜竺、簡雍,也可能是劉備自己。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眼下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劉寵感覺腦仁生疼,他用手揉了揉,再看著眾謀士依舊爭論不休,而荀彧、賈詡、董昭、程昱幾人卻坐在席上眼觀鼻,鼻觀心,似乎對眼前的爭論充耳不聞。

其實劉寵也知道他們的想法,在議論此事的時候,四人就率先說出了他們各自的建議。荀彧無非還是堅持原來的意見,覺得劉備不能殺;董昭、程昱還是認為要殺,既然劉備自動送上門來,就沒有不殺的道理,畢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只有賈詡說了個讓劉寵認為可取的意見:“借刀殺人”,但如何借刀殺人,還要等合適的時機,顯然眼前沒有這樣的機會。

因此眾謀士就覺得要是拖延下去,反而讓劉備得以喘息壯大,那就不是“待機借刀殺之”了,而是“養虎為患”了。

因此眾謀士又爭論了起來:

“劉備將不過關、張,謀不過孫乾、糜竺、簡雍,兵不過三千之數,又如何能稱之虎。”

“正是,便是給他喘息之機,在許都他又如何壯大。”

“許都乃是主公的許都,他劉備在許都能不能活下去,還要看主公的臉色,又何談壯大。”

“大謬,養劉備在許都,供應他那三千兵馬不費錢糧?諸公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呂範與大司農絕不答應。”

“諸公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我國淵這些年為主公攢下些錢糧我容易嗎我?”

“……”

“……”

劉寵不知道好端端地怎麼就爭到錢糧上去了,已經是少府卿的呂範和大司農國淵就像兩個受盡委屈的小媳婦一樣,聽說要留下劉備,還要養他那三千兵馬,兩個傢伙委屈巴巴地說什麼也不願意出錢出糧。

哎,這多大點事啊,能費多少錢糧啊。

……,呃,好像不是這事兒啊,怎麼自己都給這兩個傢伙帶偏了?

“好了好了,”聽到劉寵開口,在你指著我、我指著你爭論的謀士大臣們都收住了口,滿堂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

再聽劉寵說道:“此事本相已有了決斷,諸公都散了吧。”

……,雖然眾人不知道劉寵定了哪個主意,但也不好去問啊,再看荀彧、董昭等人已經起身拱手告退了,眾謀士大臣也不得不一一告退而去了。

……

或許建安四年,劉寵註定是流年不利,煩心事一件接著一件。

就在解決了劉備這件事沒過幾個月,北面的公孫瓚和南方的劉瑤前後都派了使者來到許都,向他求救求援。

公孫瓚雖在河北稱雄一時,但後來袁紹把劉虞之子劉和推了出來,讓劉和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發冀州兵十萬攻打幽州,又有劉虞故吏鮮于輔、鮮于銀、齊周在幽州舉胡漢兵數萬人響應劉和、袁紹,先在潞河斬了鄒丹,大敗公孫瓚之兵,後來聯軍又在鮑丘大敗公孫瓚主力,斬殺公孫瓚的大將嚴綱等人,由此公孫瓚勢力山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