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公孫瓚才向劉虞進言,不過公孫瓚此舉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得知劉虞派兵南下以後,公孫瓚就採納關靖的建議,暗中勸袁術扣留劉虞的兵馬。也就是稍微推波助瀾,讓袁術吞掉劉虞之兵,反正袁術正好有這個心思。

所以,在袁術扣留了劉虞的兵馬以後,劉和才從袁術麾下文武的口中得知,這一切都是公孫瓚蠱惑的。

而劉和完全不知道這又是袁術的詭計。吞併了劉虞的兵馬,為了不招來劉虞的報復,袁術採納了長史楊弘的建議,將鍋扔給了公孫瓚,讓麾下與劉和有來往的文武將公孫瓚的書信內容洩露給了劉和。

起先劉和還不相信,可當劉和在長史楊弘口中確認了這個訊息以後,劉和就不得不信了。

由此,劉和也發現了公孫瓚的狼子野心,知道他早晚必與他父親劉虞為敵。然後就暗中將訊息傳給了劉虞,而劉和自己也找到機會逃出了南陽。

要說劉和或許也是命中註定該栽在袁家人的手上,當劉和逃出南陽途經冀州的時候,劉和又被袁紹扣留了。

當然,這個訊息劉虞還不知道。

……

因為他在得到劉和的訊息,知道公孫瓚在背後搗鬼之後,積怨已久的劉虞終於爆發了。他下令集結十萬大軍討伐公孫瓚,就是從事程緒勸阻,也被劉虞斬首,然後再無人阻攔劉虞出兵。

好在劉虞手下還有個從事叫公孫紀,此人因與公孫瓚同姓,平時又與公孫瓚多有來往,而且公孫瓚待他甚厚。所以公孫紀就連夜逃到公孫瓚營中,將劉虞出兵的訊息告知了公孫瓚,公孫瓚這才得到了訊息。

本來在巨馬水大捷之後,長史關靖和從事範方就建議公孫瓚先取幽州為根基,再與袁紹決戰。畢竟袁紹有一州之地,而公孫瓚雖然在東光大勝黃巾之後,控制了青州平原和冀州渤海等郡,但手頭上的地盤和實力還是比不上手握冀州九郡的袁紹,所以關靖才會勸公孫瓚取幽州。

不過公孫瓚還是執意與袁紹決戰,畢竟冀州的富庶遠不是幽州可比的。

而劉虞正好趕巧在這時候送上門來,所以公孫瓚也就在關靖的再三勸諫之下,決定先滅劉虞,掃清後方,佔據幽州,再與袁紹決戰。

於是,公孫瓚便回師迎戰劉虞。

劉虞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公孫瓚兵力是遠遠不及。不過劉虞卻不擅兵事,當公孫瓚回到薊縣佔據要地之後,才遭遇劉虞的大軍。

可此時公孫瓚身邊的兵力卻是很少,因為自回薊縣以後久久不見劉虞兵馬,公孫瓚就與部將商議,決定趁劉虞集結大軍,幽州各郡空虛之時,趁勢襲取郡縣,以亂劉虞軍心,斷其根本。

所以,劉虞十萬大軍開到公孫瓚面前,公孫瓚身邊只有數千兵馬。

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兵士不擅作戰,又因劉虞早傳下軍令,說:“此戰殺公孫瓚一人足矣,三軍不可多造殺戮,更不得損害房屋,騷擾百姓,妄取民物。”

所以劉虞大軍在攻打公孫瓚駐守之地的時候,因諸多顧及,一時間竟沒把公孫瓚的駐地打下來。反而讓公孫瓚看清了劉虞的虛實,然後讓麾下那裝備了數百新式環首刀的親兵趁勢突襲,又順風縱火,以致把劉虞打得大敗。

而且劉虞還一路向北逃竄,最後公孫瓚在居庸縣追到劉虞。只用了三日,公孫瓚就打破了居庸城,生擒了劉虞。

不過公孫瓚活捉劉虞之後,並沒有將劉虞殺掉。而是繼續讓劉虞做幽州之主,不過只是傀儡罷了。

自此,幽州實權正式落入了公孫瓚的手上!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