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續和關靖回到薊縣,公孫瓚看到二人帶回的豫州盟書,心中是喜不自勝。有了豫州作為外援,他也就有更大的底氣與袁紹決戰了。

雖然公孫續和關靖做主將趙雲給了劉寵,公孫瓚對此除了稍有惋惜之外,也就再無其他的感慨了。雖說趙雲勇武,但當公孫瓚看到公孫續和關靖從豫州帶回的那種新式環首刀,尤其是在公孫瓚親手試刀之後,公孫瓚覺得以一個趙雲就能換來豫州的盟約那是太值了。

在公孫瓚將新式環首刀賞賜一批給麾下的各級將校之後,公孫瓚就用剩下的環首刀裝備了數百親衛。

接著,公孫瓚就讓關靖和從事範方在他的地盤上,收刮各種資源送到豫州去換取兵器軍資,無論是金銀銅鐵各種礦石、現貨,還是牛馬、皮毛,亦或者虜來的流民。總之,公孫瓚地盤上的人口和資源大量流向豫州,而豫州的軍械物資也源源不斷運給公孫瓚。

如此一來,公孫瓚也就信心十足,準備和袁紹開戰了。

正好袁紹回鄴城之後也一面整兵備戰,一面派大將崔鉅業領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一帶。然後公孫瓚就率兵在巨馬水一線大敗崔鉅業,斬殺崔鉅業麾下七八千人。巨馬水大捷,使得公孫瓚更加膨脹,他決定順勢揮軍南下,打破鄴城,擒殺袁紹,以報公孫越之仇和洗刷界橋戰敗的恥辱。

可這時聞知訊息的袁紹也親提大軍北上迎戰公孫瓚。要說此時的袁紹,自從界橋之戰以來,麾下士卒是連連征戰,先後掃滅冀州群寇,又連戰黑山張燕,所以袁紹此時是不便動兵的。

可公孫瓚南下,袁紹不想動也不行了。

當袁紹提兵前來,公孫瓚正準備與袁紹決戰的時候,公孫瓚得知後方生亂了。

據劉虞麾下的從事公孫紀前來報信,說劉虞起兵十萬,揚言要剿滅公孫瓚。這可不得了,公孫瓚得到訊息,只好連夜回軍迎戰劉虞。好在袁紹此時並未趁火打劫,沒有在公孫瓚撤兵以後揮師追趕,公孫瓚這才順利回師。

……

要說劉虞與公孫瓚也是積怨極深。

自從公孫瓚屯駐薊縣以後,公孫瓚多次不服劉虞號令。而且劉虞對公孫瓚劫掠百姓和胡人的事也是極其不滿,那時候劉虞就想舉兵討伐公孫瓚。

好在代郡太守兼劉虞的東曹掾魏攸,拖著病體親自坐車,從代郡趕到薊縣勸阻劉虞,說:“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劉虞聽了魏攸這番話,這才暫且擱置了討伐公孫瓚的計劃。

要說魏攸繼荀爽出任代郡太守之後,劉虞又念魏攸這些年治理代郡有方,於是聘請他遙領了東曹掾,這也是彰顯他劉虞的愛才重士之心。而魏攸本來就上了年紀,這麼多年治理代郡不說,還要防備邊境的鮮卑,以致逐漸操勞成疾,到這時已是疾病纏身了。

劉寵聞知訊息以後,也派了華佗手下最得力的弟子前往代郡給魏攸醫治。然而結果並不樂觀,華佗弟子回報說要是放下案牘政事將養的話,或許還能多活上一年。

於是,劉寵也手書傳給魏攸,要魏攸放下代郡來豫州調養,哪知被魏攸一口回絕了。魏攸說,即便他死也要死在任上,值此國難之際,幽州又有豪強相爭,他魏攸能護得代郡一時就是一時,只是託付劉寵在他死後看顧他的家小。

對此,劉寵也只好作罷,只好成全魏攸那一片為臣赤心。

然而劉虞再次舉兵,魏攸無法再勸了,因為此時的魏攸已經臥床不起了。

要說劉虞這次舉兵十萬討伐公孫瓚,導火索還是因為他的兒子劉和。

……

原本劉和以宗室子弟拜為侍中,董卓遷都,劉和隨天子前往長安。而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帶著西涼兵攻打長安,劉和就趁亂逃了出來。

然後劉和就一路從武關道逃到了南陽,在見到袁術之後,就矯稱有皇帝詔書,詔天下諸侯入關勤王,而且劉和還向袁術出具了一道他自己偽造的矯詔。

袁術一見之下,就打起了他的心思。

袁術將劉和軟禁在了宛城,再讓劉和寫信給他父親劉虞,讓劉虞派兵到南陽,與他袁術一同入關勤王。劉和不知這是袁術的奸計,就依照袁術的話做了。結果劉虞也真派了兵馬到南陽,然後袁術就將劉虞的兵馬扣留在南陽為他所用了。劉和對此自然不滿,不過他區區一文臣又能有何作為。好在劉和與袁術麾下的文武多有交流,這才得知原來袁術的所為皆是受到公孫瓚的蠱惑。

當時,公孫瓚得知劉虞應袁術所請派兵南下,公孫瓚就勸誡過劉虞,說袁術其實是想吞併他的兵馬,但是劉虞並沒聽取公孫瓚的諫言。要說二人本就交惡,劉虞能聽進公孫瓚的話才怪。而公孫瓚實際上也並沒那麼好心,之所以會勸劉虞,告知袁術恐吞併劉虞的兵馬是實,其實也是防止劉虞和袁術結盟,以致陷他公孫瓚於孤立無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