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奉不動聲色地看著她,見她突然睜開眼睛望過來,一雙秋水般的剪瞳冷靜得如同獵獲了動物的鷹。大朝奉避無可避,只能道:“二姑娘想吃些什麼?在下讓廚房去做。”

陳錦略略勾唇,“大朝奉跟著阿爹該有些年頭了吧?”

大朝奉躬身道:“粗粗算來,在下跟著老爺已近三十年了。”

“大朝奉乃阿爹的左膀右臂,有你坐鎮望月樓,難怪這樓裡的生意是一日日的紅火,從未有冷清的時候。”陳錦道,“西府有大朝奉這樣的人才,亦是西府之幸。”

這話由一個十幾歲的丫頭口中說來,該會顯得矯情的。

但陳錦說得極其認真嚴肅,倒叫人笑話不出來。

加之大朝奉從未敢小看此女,這時聽她這樣說,不由提起心神來應付,生怕一不留神說錯話,開罪了她。

“二姑娘謬贊,這都是在下的本分。”

陳錦聽罷,只笑了笑,沒再說話。

在望月樓用了飯,大朝奉親自帶著陳錦去後院廂房,陳錦在廂房裡歇了些時候,便帶著音夏繼續上山。

陳路將馬車留在望月樓裡,跟著陳錦徒步上山。

望月山本就不高,上去倒沒費多少時間。

到了上回的小道,陳錦沒有猶豫,直接拐了進去。

那小道仍是先前模樣,音夏來過一回倒沒覺得什麼,她後身跟著的陳路心裡雖然驚訝,但也沒有表露出來。

主僕三人沉默地延著小路上了山,路的盡頭,仍是後院大門,仍是那玄衣小和尚。

小和尚朝著陳錦見禮,脆聲道:“師傅知道姑娘今日要來,特命小僧來此等候。”

“師傅可在?”

小和尚說:“師傅雲游去了。”

陳錦問:“那我的疑惑,小師傅可能解?”

小和尚睜著一雙透亮的眼,定定地望著她,“師傅讓小僧帶話給姑娘。”說罷自袖中掏出一張折疊整齊的紙來,雙手呈上。

陳錦接過,卻並不展開,朝小和尚還禮,“多謝小師傅。”

小和尚雙手合十,躬身道:“阿彌陀佛。”

告別了小和尚,陳錦徑直朝前殿去。

她此次上山的兩個目的,一是找那老和尚,一是為祖母求燈。

如今既老和尚不在,她得那一紙真言倒也算完成了一樁事。

今日不是初一,寺裡很是安靜。

路過的殿中,各路菩薩寶相莊嚴的立於其中,顯出幾分肅殺之氣。

音夏和陳路墜在陳錦身後,很快便到了長生殿。

殿裡的和尚識得陳錦,知道她便是前些時日在寺中過世老夫人的孫女,雙手合十道:“姑娘安好。”

陳錦亦雙手合十,低聲道:“見過師傅。”

“不知姑娘此時上山所謂何事?”

“我來為祖母求一盞長明燈。”

和尚聽罷,“姑娘有心,姑娘可有寄語置於燈柱中?”

寶華寺乃皇家寺廟,據說寺中的長明燈有百年修行的老和尚親手加持,若後人來此替先人求一盞,便能說明後人的孝順之意。

陳錦是不信這些的,但她希望祖母在地下有知,能走得安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