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遊說諸國
章節報錯
遊說諸國
聖人王龍曉向仲治陛下回道:“我們大唐最近兩年,大多數的政令都是我制定的,仲治陛下、太子,你們應該收到情報了吧!對於你們道中國,我也聽你們商人說過一些,有不少是關於你們皇族的。你們是皇室主導軍事,世家大族主導農業,商業是皇族和世家一起協同主導的,我說的可對否?”
仲治陛下不假思索地回答:“聖人你收到的情報,一點都沒錯,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聖人王龍曉向殿上所有人微身一禮,然後輕言細語道:“陛下、太子以及各位滿朝文武大人,要是我說的不對,在某方面觸痛你們,還望見諒。道中國是農牧業大國,有著廣大的領土,且沃野千里,乃是天下的糧倉,為什麼你們的人口卻上不去,還沒我大唐一半多。”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們國家,幾乎所有百姓都是田奴吧。他們都替皇族和士族耕田勞作,沒有一寸自己的土地,你們只給他們一日餐食,沒有多少工錢,他們結婚生子,只夠養活一個孩。要是兩個孩子,他們全家都要捱餓。”
“這樣的話,豐年還可以,遇到災年呢,情況更糟。他們生存都很難,這能耕好田嗎?怎麼會有體力去工作嗎?更不要說有積極性了。你們皇族和士族應該讓出部分田地分給廣大的道中國百姓。”
“若是你們不願意或者讓他們去開墾荒地,荒地成良田,這部分田地歸他們所有,官府給予認可。這總可以吧!”
“第二:你們道中國常年征戰周邊,讓你們道中國皇族得到了不少的好處,而你們國家呢,國庫糧倉更加空虛,只有無限制地壓榨百姓,這樣只會讓道中國羸弱不少。減輕百姓的徭役和田賦,鼓勵生育,人口上來了,耕地更多,才能充實糧倉,多方面讓利給百姓,國內百姓富足起來,國家自然就強盛起來。”
“你們可以參考我之前在大唐實施的政令制度,人口增加了,才能填充軍隊,百姓富足,他們自會心向朝廷。那國家會越來強大,越來繁榮,你們得到的利益會更大。我只說這麼多了!”
“得罪之處,還望陛下、太子以及所有文武大人不要怪罪!我說的僅供參考,你們可以用,也可不用。我還有使命在身,陛下,本使節就先告退了!祝陛下千秋無極,帝業永祚!”
聖人王龍曉退走而去,大殿上所有文武大臣都開始了激烈的討論,仲治陛下和太子董輝啟都仔細聆聽著,等聲音變小了,仲治陛下望著太子董輝啟問道:“太子,你說說吧,我們道中國和大唐的經濟實力差距很大,按聖人說的辦法能否實行嗎?能順利開展起來嗎?”
太子董輝啟掃視完周圍所有文武大臣,才回答道:“陛下,剛才所有文武的討論,本太子總結了一下,聖人的所有政策在我道中國都行不通,不過讓百姓開墾荒地,增加我們的收益還是可以的。”
“至於開墾好的良田,我們可以一半歸他們,一半歸皇族和士族所有,各位文武大臣開始拍板吧!誰有不同意的意見,都可以說說!”
道中國宰相趙道昭出列進言:“陛下、太子,我認為那樣行不通,大唐的開墾政策是開墾出良田,三年不收賦稅,且田地都歸百姓所有。我們這樣實施的話,他們會有怨言的,不好辦!”
伯晟王董尹剛,典型的守舊派,也是太子的忠實擁護者,撇了一眼宰相趙道昭,大喝道:“有什麼不好辦的,我們已經讓出一半的田地,在道中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吧。”
“沒有全部收回開墾田,那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恩典了。讓他們給我們開墾良田,抵一部分徭役,豈不是更好,那樣良田都歸我們皇族和士族所有,受益無窮!太子你以為如何?”
太子董輝啟向皇叔董尹剛示意了一下,對所有人說:“我們道中國可以服徭役的人本就不多,抵徭役會耽誤很多公事的進展,所以徭役不減。開墾田一半歸我們大家,一半歸他們自己,田賦不免不減。這樣既充實了糧倉,又不誤國家大事。就這麼辦了,父皇您同意嗎?各位大人滿意不?”
既然太子殿下拍板了,不損傷他們的利益,而且還可得到不菲的好處,以至於所有文武大臣都一致透過了太子董輝啟的提議。仲治陛下最後無奈也同意了......
翌日道中國都城中帝臨樓中,聖人王龍曉設宴款待了一些被收買的文武大臣,在豪華包廂內,秘密商議了一些重大事情,包廂外被大唐禁軍緊密地護衛著,一隻蒼蠅都不可能飛進去。
一刻鐘後,聖人王龍曉送走了道中國所有人,包廂裡只剩義哥劉鶴和衛國公衛佰策,聖人王龍曉哈哈大笑地對他們說:“他們這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只會適得其反。開墾荒田不是一時半刻能夠見效,短時間只會加重百姓的負擔。這隻會讓道中國的百姓生活的更加艱難。”
“鶴哥,你讓投靠我們道中國的人,“無意”中在道中國全境宣傳我們大唐的政策和他們政策,不要讓人抓到他們。保護他們是鶴哥你以後的工作重心,一旦百姓受不了,他們就會揭竿而起,要確保一個州郡起義成功,來帶附近幾個州郡一起起義,直至道中國全國範圍性的起義。大事成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天一早我和國公爺就要出使齊國,這裡的事情全靠鶴哥,保護好自己!千斤重擔哥你要抗住了,一切小心行事!借道未央國的信件送過去了嗎?國公爺!”
衛國公衛佰策欣喜無比回答道:“聖人,今天早晨已經送過去了,剛才收到回信他們同意了,明天我們可按時出發,不會誤事的!”......
一日以後,聖人王龍曉帶著衛國公衛佰策一眾人出使齊國,三日間聖人說服了齊國陛下以及齊國所有文武,讓他們同意了在商貿上使用大唐的貨幣文字度量衡。聖人王龍曉代表大唐朝廷和齊國簽訂了相關的協議和文書。
聖人王龍曉在齊國開設了第一家錢莊,可以黃金白銀兌換大唐的銀票,也可以用大唐的銀票兌換黃金白銀,方便了商賈,減少了風險,這也讓貿易更加欣欣向榮,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社會進步。
一週後,大唐出使團到達楚國,聖人帶著衛國公衛佰策開始在楚國皇室以及李家、張家之間奔走遊說,足足花掉聖人的十天時間。聖人王龍曉才成功說服楚國皇室以及李張兩家,分別和他們簽訂了在商貿上使用大唐貨幣文字度量衡的協議和文書。
聖人在楚國國都開設第二家錢莊,可以用於黃金白銀和大唐銀票的互換兌換。
在出使魏國的路上,聖人王龍曉看著楚國那些蓋著三家印信的協議文書,連連地搖頭道:“一個國家,有三家做主,一言難盡呀!國公爺,你也看到了,要是我們大唐也是這種模式,辦一件事都困難至此,效率之低,令人髮指!國家能強盛嗎?百姓能安居樂業嗎?”
衛國公衛佰策不好意思地說:“之前是我的短見,對不住大唐的百姓,更對不住賢王爺。後來我想通了,想百姓之所想!思國君之所思!不能站到自己的利益上,來看待問題,那樣只會看得更近,想得更狹隘!”
“身居高位,就要看清你下面有多少人,為他們謀福祉,他們才會更加擁戴你,這樣根基才會更牢固。既然享有高高在上的權利,就要明白自己的責任。”
“讓下面的人都不滿意了,支援的人越來越少,就算上面的人不踢掉你,沒有根基了,只會更危險。站得高就更應該如履薄冰,不然一個不小心就會掉下去,窒息而死!”
聖人滿意地看著衛國公衛佰策,誇讚道“國公爺,你能這樣想,將來只會越來越好!只為一個人而忠,你是一個好的僕人,只為皇室而忠,你是一個好的謀臣,只為一個國家而忠,你是一個好的棟樑。為人族而慮,為天下人而忠,你只會是人族的驕傲,人人愛戴的不朽人物!世世代代被人傳誦!”
這一刻起,聖人的話語令衛國公衛佰策開始了真正的蛻變,為日後成為史書上一個標誌性的治世名臣打下來堅實的信念基礎。
兩日後,出使完魏國,和魏國王室簽訂了在商貿上使用大唐貨幣文字度量衡的協議和文書,在魏國王都開設了第三家錢莊,用於黃金白銀和大唐銀票的互換兌換。
三日後,出使完未央國,和未央國王室簽訂了在商貿上使用大唐貨幣文字度量衡的協議和文書,在未央國王都開設了第四家錢莊,用於黃金白銀和大唐銀票的互換兌換。
在回道中國的路上,在轎內聖人王龍曉樂呵呵地看著四份協議文書,對衛國公衛佰策說:“出使幾乎圓滿完成了,等道中國的協議文書籤訂以後,國公爺你跟我一起大唐唐都覆命吧!也看看我們大唐和諸國有什麼不同,欣賞一下咱大唐的人文風采!”
喜歡踏天笑行請大家收藏:()踏天笑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