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陛下坐在王龍曉旁邊,王誠坐在武威陛下下手位,。武威陛下喝完茶後,說:“龍兒,如今我朝內焦外困,如何是好?”

王龍曉緩緩地開口:“皇伯父、爹爹,開倉放糧、外購糧食,可解當前燃眉之困局,想來朝廷已經開始實施了吧。”,武威陛下、王誠微微點了點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來偶爾的天災,並不能影響朝廷穩定和萬民溫飽,而諸國亂戰、外族入侵,只是加劇了當前的困局,是外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

“內在因素,第一:地主和農民的矛盾,地主佔有大量土地,而農民只有少數擁有土地,大多數都是租地主家的土地。”

“第二:唐朝與附屬國的矛盾,政令不同、制度不同、貨幣不同,附屬國國王雖然都是大唐的皇族,但還是摩擦不多。”

“第三:朝廷內部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糾紛,文武之的紛爭。才是根本!”王龍曉道。

王龍曉喝了幾口茶,接著說:“攘外必先安內。第一:鼓勵生育,多生多獎,製成國策。”

“第二:開墾荒地,農民開荒,無論開多少耕地,這些都是農民自己的。減輕地主和農民的矛盾,製成國策。”

“第三:治理河水氾濫。引河成渠,灌溉農田。朝廷出錢出糧,減輕天災的影響,製成國策。”

“第四:修官道,以便交通。”

“第五:加強中央集權。地方郡守軍政一身,權利過重。應分化之,派忠臣良將往之,定期輪換!”

“第六:加強邊防。地方除了必須的軍隊,調回定量的軍隊回京,加強國都的安穩,其餘都開赴邊境的幾個邊關要塞。製成國策!”

“第七:實施推恩令。分化兼併附屬國,一統大唐全境,而後在大唐全境中,統一政令、制度、文字、度量衡。”

武威陛下和王誠都在細細品味思量著王龍曉的話語,片刻過後,都是一臉問號的表情,武威陛下忍不住問道:“什麼是推恩令?”

王龍曉無語:“陛下、爹爹,你們吃點水果、糕點,喝點茶。休息一會兒再說,別急、穩住、淡定點!”

王龍曉榮辱不驚地拿著一串葡萄,一邊吃著,一邊丟給小墨。武威陛下和王誠看著這畫面,都輕鬆了起來,似乎沒有一絲煩惱。

兩人端起茶,品著茶。武威陛下還看了看,正在小書案上奮筆疾書記錄的史吏。

史吏停筆,朝武威陛下點了點頭,表示記錄完了。一個丫鬟上了兩盤水果、一壺茶,然後緩緩褪下。

王龍曉吃完了葡萄,站起來,走到涼亭旁,看著池塘中的荷花,詠道:“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武威陛下和王誠都嘆:“好詩,好詩!”

王龍曉坐下後,才緩緩開口道:“推恩令的具體內容,因為所有附屬國的國王都是大唐皇族,原本所有附屬國國王的土地,只能由一人來繼承,這個人選便是附屬國國王的嫡長子。”

“推恩令,就是把以前的政策改了,只要是附屬國國王的孩子,不管是嫡還是庶,都同樣可以獲得王國的一部分土地。”

“並且,在此基礎上,對原本已經分割過的土地,還能再次分割,到地盡為止。到時國將不國,便於政令實施,最終目的是改附屬國為州郡”

武威陛下撫摸著鬍鬚,沉思著推恩令。考慮一陣子後,詢問:“龍兒,這個政令不好實施呀!附屬國國王不會同意的,難,太難了!”,王誠也有觸感地點了點頭。

王龍曉解釋:“陛下,你難,附屬國國王更難!一旦推恩令頒佈,就算附屬國國王不同意,他們的兒子能不同意,孫子呢?”

“請陛下、爹爹你們仔細想一想。就算他們不同意,兒子孫子呢?不同意必大亂。”

“要求朝廷出兵也沒借口,都是皇親國戚,手心手背都是肉呀!您們,想一想!推恩令必定可以實施下去!”

武威陛下和王誠都頓時明白了,高,實在是太高了!兩人都哈哈大笑道:“好國策,好計謀!”

武威陛下可惜的感嘆:“要不是,龍兒年紀小就該當丞相了!誠弟你說是不?”

王誠也是得意道:“好兒子!別具慧眼!才智過人!”

王龍曉泰然道:“無論在朝在野,都應有一顆報國心,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若國泰民安,國富民強,太平盛世,安然垂釣有何不可!”

武威陛下和王誠、王龍曉一遍喝著茶,吃著糕點,一遍討論著......

喜歡踏天笑行請大家收藏:()踏天笑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