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歲談國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歲談國策
鴻元大陸公曆二零二三年,王龍曉已經讀完所有府裡所有的書籍,並且能倒背如流,舉一反三,理解文中深意,還偶爾鑽研一古書典籍。
在小龍曉的影響下,王誠變得學富五車、腹有良謀,文學意境更加精深,全散發出一個大文士的勢氣,溫文爾雅,穩重內斂。
夢蘭也從一介白丁成為書畫皆通,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的才女。
翌年,天災降臨,大唐大部分地區大旱,河水乾枯,莊稼顆粒不收,災民生計難以為繼。
這年,戰王王威老王爺也隨先帝而去,撒手人寰,朝廷失一國柱。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大唐皇宮朝事殿中,武威陛下頭戴十二旒冕冠,身披黃金色九龍飛天服,國字臉、八字鬍、兩寸黑色鬍鬚,坐在龍座上,皺著眉頭。
武威陛下看著各地上報來的奏摺,嘆道:“各位愛卿,對於這次重大災情,有什麼良策,儘管直諫!”
宰相李道爾出列:“陛下,因災情嚴重”
“第一:儘快安排各地郡縣官府開倉賑災。”
“第二:薄徭役輕賦稅。”
“第三:與附屬國購買糧食,以解燃眉之急!第四:張榜佈告,以安民心。”
宰相李道爾回列。御史大夫王誠出列:“因之前連年戰事,人口銳減,好多良田,無人耕種變成荒地,河流泛濫,風調雨順時還可以。”
“一遇天災,各種災難隨之而來!必須解決這些根本問題,才是長久之計!”
“兩位愛卿,所言極是!眼下還是先開倉賑災,佈告安民把。”武威陛下王輝盟道。
各位大臣紛紛進言,大殿中,一片討論聲。後來武威陛下皺著的眉頭才稍顯舒緩......
烈日當空,高大楊樹樹葉彷彿靜止一樣,。街道上,行人一邊走一邊偶爾地擦著額頭上的汗水。擺攤的商販還在吆喝,雜耍賣藝的盡情表演著……
王誠下朝回府,把今早朝事和王龍曉說了一下。
王龍曉才三歲,已有普通人四五歲的身高,繼承父母優秀的基因,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穿一件金百蝶箭袖,外罩青花排穗褂,登黃緞紫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好一個俊俏小童子!
王龍曉,才華超眾、出類拔萃、福慧雙修、風華絕代。在唐都慶陽中,那是人人皆知、舉手讚歎!
好多文臣武將都經常問計求謀於王龍曉,有時武威陛下也到府上問策,都有所獲!受益良多!
小墨已身長三尺,高兩尺,兩隻圓溜溜的大眼睛流露出警覺的目光,像兩顆晶瑩透剔的黑寶石在閃閃發光,一對半圓形的耳朵宛如兩片葉子,一個黑黑的三角鼻。
全身黑如墨,發出黑金色的光彩,紫黑色的四足宛如小碗。它的爪子十分尖銳,又細又長的尾巴總是不時擺來擺去。
在院中的涼亭中,小墨趴窩在王龍曉的旁邊,圓溜溜的大眼睛時不時看著主子王龍曉。
王龍曉坐在涼亭中的雕花刻畫的石桌旁邊的石墩上,手中一本《唐地記》,旁邊的石桌上放著《地記》、《唐史》、《洲志》、《唐律》、《大陸詳記》,一個茶壺、幾個茶杯、一盤水果、幾碟糕點。
兩個丫鬟一臉崇拜地看著自己小主子,靜靜地站在王龍曉身後。涼亭旁的池塘中,荷花綠油油的,像一個大圓盤,又像一把遮陽傘。
荷葉上滾動著晶瑩的碧珠,一朵朵荷花從荷葉裡冒出來,有粉紅的,有白色的。
有的花只有花骨朵兒,有的花開出了二、三片花瓣,還有的已經完全盛放,像一個婷婷玉立的少女。千姿百態,亭亭玉立,美不勝收!
王誠坐在王龍曉旁邊,一會兒坐著,一會兒站起來,在涼亭中走來走去,微皺眉道:“龍兒,災情似火,刻不容緩!”
“戰王新喪,又遇天災。如今朝政混亂,人心不穩。有什麼治國良策沒?估計一會兒陛下也會來!”
王龍曉坐在那,靜靜地看書,沒理會他父親,只是擺擺手示意王誠坐下。
良久後,王龍曉把書合上,放在桌上,嘴角微微翹起,面帶笑聲,才開口道:“爹爹,凡遇到大事,不要心浮氣躁,屏氣凝神,才能心出良策。”
“等皇伯父來了,一起說吧,不了孩兒還要說兩遍,您說對不?”
王誠慚愧地點了點頭,才安靜地坐下,面出輕鬆之色,安定從容地坐著喝茶。一個丫鬟給王誠剝了一根香蕉,崇敬地遞給王龍曉。王九龍吃完後,又拿起《唐地記》,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