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南北統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安繼續順江而下,駐守江南岸安蜀城(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陳信州刺史顧覺,聞知即將面臨隋軍的攻擊,棄城逃走。
連刺史都聞風而逃,其它小地方的守軍也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楊安率領的軍隊,一路再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鬥,順利與中游秦王楊俊的軍隊在武漢匯合。
屯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陳慧紀見形勢不利,燒掉糧草軍備物資,率軍3萬、戰船千餘艘,順流東撤,企圖入援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卻被楊安和秦王楊俊聯手阻於漢口(今湖北漢水入長江之處)以西。
因為楊安和秦王楊俊成功阻止了陳慧紀的東下,牢牢牽制住了陳朝佈置在長江中上游的十幾萬大軍。給下游晉王楊廣的軍隊攻打建康創造了最佳的機會。
開皇九年正月楊安正帶領著水軍血戰歧亭的時候,晉王楊廣所率四路軍隊中的兩路,分別由賀若弼、韓擒虎帶領,擔任先頭部隊成功渡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且這兩支部隊渡江,沒有損失一兵一卒。為什麼?
因為賀若弼和韓擒虎渡江的日子,一個是除夕,一個是正月初一。
而這兩天,陳叔寶正在朝中大會群臣,舉行盛大新年慶典。陳朝計程車兵也都忙著過除夕,一個個喝得爛醉,沒有喝醉的則忙於賭博玩骰子。
由此可見,陳朝軍隊的鬆懈恰恰是因為陳叔寶的昏庸無能,卻又驕傲自大。
也正因為國君陳叔寶的不得人心,隋軍才能勢如破竹,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拿下建康。陳叔寶最後帶著兩名愛妃在井中被捉。
陳後主被捉的時候,楊廣的主力部隊甚至沒有趕得上參加攻打建康的戰鬥。
陳朝的滅亡,意味著華夏南北分裂三百多年之後的再度統一,也是華夏國繼秦漢之後第二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隋文帝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楊安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參與到這樣偉大的事業之中,甚至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他並沒有因為勝利而衝昏頭腦,在回大興城的路上,他總是感覺到一股隱隱的威脅。
很快他便意識到,這股威脅不是由他自身引發,而是因為對太子的擔心。
雖然他私下裡對趙七說,晉王楊廣在平陳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首先開展前的準備,攻打陳朝的軍隊是隋文帝徵調來的,攻打戰略也是隋文帝提前制定的;
其次戰術執行中,真正負責調兵遣將,擔任前線總指揮的事宰相高穎;
最後,打下南陳首都健康城的也不是楊廣本人,而是他的手下賀若弼和韓擒虎,而這兩人在此前早已是名震大隋的猛將。
也就是說,楊廣只是擔著三大軍團總負責人的名聲,實際上具體的執行幾乎都是別人完成的。
平陳戰爭勝利,楊廣輕而易舉便摘得勝利果實,如此大的軍功就如同撿來的。
難道隋文帝不知道這樣做,容易讓楊廣生出貪心,因貪心而生出野心,最後不擇手段與太子楊勇爭奪儲君之位嗎?
不過楊安想想很快就明白了,因為楊安是從歷史中的總結出來的教訓,而隋文帝之前可以借鑑的歷史不多。
所以,隋文帝並不知道,他這樣做已經為將來的太子之爭留下隱患。
其次是楊素,楊安知道隋文帝重新啟用楊素後,將他安排在楊廣麾下,可是自從開開戰以來,根本就沒有聽到楊素打了幾次勝仗,立下過什麼戰功。
楊安並不知道,雖然楊素有才,可在楊廣手下卻始終被宰相高穎壓著,一直沒有打仗的機會,所以也就一直沒有軍功可拿。
楊廣的手下,反而是賀若弼、韓擒虎出盡風頭。
作為打響第一仗的行軍元帥,楊安同樣也出盡風頭。
接下來,隋文帝要對參加過這次戰鬥的所有將士論功行賞。
喜歡我為太子師請大家收藏:()我為太子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