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九年二月,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在皇宮正殿含元殿舉辦慶功宴,將平陳之戰凱旋而歸的重要將領邀請到場,以表殊榮。

晉王楊廣作為三路軍團的兵馬大元帥,當仁不讓的成為焦點,列席宴會的還有秦王楊俊,第一宰相兼兵馬大元帥長史高穎,猛將賀若弼、韓擒虎以及楊素等人。

楊安作為上游將軍主帥,也在被邀請之列。

除了平陳之戰中的將帥,朝廷中的重臣蘇威,虞慶則,李德林等也參加慶祝。

太子楊勇作為一國儲君,這樣的場面自然也在場,隨文帝最寵愛的小兒子楊諒,則和太子坐在一張桌子上。

宴會開始前,隨文帝志得意滿地發表開場白:

“眾位愛卿,陳國被滅,天下一統,眹得償所願,不勝欣慰。”

“晉王楊廣,在平陳之戰中立下大功,眹要重重賞你。”

“謝父皇,兒臣不敢。”晉王楊廣聽父皇誇讚,連忙謙虛道:“伐陳之戰,全仗父皇英明,雄才偉略,上順天意,下順民心,”

“兒臣實是僥倖建功,皆因父皇英明決策,將帥士卒用命。”

“兒臣祈請父皇,獎賞有功之臣,安撫陣亡將士家眷。”

“至於兒臣,因殺戮太重,心有不忍,不求任何賞賜,”

楊安聽到這裡,心下一震,心道這楊廣真是學得夠快的。

就因為在上一次的狩獵中,太子不忍殺生,表現出的仁心忠厚獲得隋文帝讚許,這次楊廣便要推掉皇上的賞賜,藉機表現謙虛的同時,還能體現出寬仁之心,簡直就是一箭雙鵰。

只聽楊廣繼續往下說道:“兒臣已經許願,自即日起,沐浴齋戒,抄寫佛經試卷,供奉與佛前,為國消業祈福。”

楊安聽後,幾乎都要被楊廣所說的話感動,幸虧他對歷史有所瞭解,知道楊廣上位後言行相背,差了十萬八千里。

除了楊安和太子,以及漢王楊諒,其他參加宴會的所有人,包括隋文帝在內,都因為楊廣的發言而動容。

獨孤皇后深受觸動,第一個開口,“皇兒不僅作戰驍勇,立下不世之功,反而躬身自省,毫無自滿之心,實在是難得啊。”

“恭喜陛下,恭喜皇后娘娘!”

在場的大臣齊聲向皇帝和皇后表示祝賀,恭喜有此皇子,是大隋之幸。

楊安也跟在忠臣後面表示祝賀,但心裡的那股隱隱的威脅感,卻越來越強。

作揖祝賀的同時,楊安眼光在太子和漢王楊諒的臉上掃過。

楊諒一臉的不悅,根本就沒有做出任何祝賀的動作。而太子雖做出動作,臉上卻隱現尷尬之色。

楊安能理解太子。作為一國儲君,自己在如此重大的事件中,卻沒有立下任何攻勞,而自己的弟弟卻因擔任主帥出盡風頭。

這放在誰身上,也會覺得不舒服。

不僅僅楊安意識到了楊廣的威脅,連太子自己,也意識到了。

晉王楊廣推辭隋文帝所有的賞賜,接下來便輪到其他將士依次論賞。

第一宰相高穎,因為本已身居高位,所以得到的都是實物獎勵,如布帛、田產一類。

猛將韓擒虎因為戰功突出,被封為上柱國,不僅升官,而且同樣有物質獎勵。

楊安作為三路軍中的上游元帥,因牽制陳朝兵力有功,被隋文帝封為御史大夫,仍然兼任太子少師。

楊素同樣論功欣賞,但功勞遠不能跟楊安相比。想到楊安的御史大夫之位還是補他之前的空缺,楊素的鼻子止不住重重地哼了一聲。

論功行賞完畢,宴會正式開始。隋文帝喝了幾杯之後,擔心在場會讓大臣和將士們有所拘束,帶著獨孤皇后先行離開。

楊安不好酒,喝了幾杯之後便推辭不喝,只顧品嚐宴會上的佳餚。差不多每樣都品嚐了一遍,楊安心中感嘆:皇宮的御廚也不過如此,做出來的大菜還沒有前世母親親手做的好吃。

不過楊安也不苛求,只要能填飽肚子即可,他一邊品嚐一邊隨時關注著太子那邊的情況。

漢王楊諒,此時已經是個十五歲的大小夥子,但由於深得父皇寵愛,依然童真未泯,此刻已經開心起來。

反觀太子,情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