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太子妃殿下可真厲害。

封刀在書房中聽令,太子殿下難得從政務中脫身片刻,訊息放在一旁,眼中含笑地進那紅豆羹。

“傳令下去,後花園需修整一番。”

“演舞臺周圍的菊花換上新的,宮中培育的平沙落雁不錯,就換上那個。”

“湯泉和地龍也記得重新整修清理。”

“臥房中的被褥、窗幔都該換了,叫常安看著安排,織造司新出的花樣送來瞧瞧,換些新鮮花樣。前些時日給太子妃準備的秋冬衣裳也催著些,眼見著天就要涼下來,他回來的時候正好穿。”

封刀一一聽著,出去後一字不落地轉告常安。

常安滿口應下:“是是是,奴才都記下了,必親自督辦。”

謝端從繁重的政事中鬆了一口氣,轉身從書架上拿過一個匣子,那裡面都是李不虞的信。從年少他第一次出征,李不虞在草原上撿到極罕見的白鷹羽毛,到前些時日北境他親手摺的花枝,滿滿當當的惦念,收存至今。

他出身皇家,自小受的都是端正教養,不偏不倚。

可他對李不虞是從小到大的偏重,起初被傳為君臣情重,兄弟情深,眼下卻已是兩心相許,夫妻緣重。

想到他那一雙貴極的父母言及情字,謝端垂眸輕笑:“約莫也是緣定前塵。”

不然,怎麼只是睹物,就開始思人。

直到啟程那日,方長風和程驍親自送李不虞出城,程驍送他過了天鳳闕。天鳳闕之後便要到建州才有驛站,程驍再次問及書信。

李不虞笑道:“你倒是操心。”

程驍拂著馬鬃老實交代:“太子殿下對咱們北境將士都好,去歲宮中宮女到了年齡放出皇城時還給咱們兄弟安排相看。殿下如此用心,我可不得替殿下盯著些。”

李不虞挑動眉稜,恍然大悟:“原來是被收買了。”

程驍卻義正言辭:“咱這是知恩圖報,反正少帥您自己也分明歸心似箭,給殿下報個訊息不也好早日叫殿下高興?”

李不虞看他:“你不是早報過了。”

程驍嘿嘿一笑:“定了歸期,報一聲嘛,但您什麼時日到京中還是不知。”

天鳳闕已過,整修之後的天鳳闕橫亙在荒原之上,擋下了邊塞的風沙,也昭示著北境已遠。李不虞勒馬回首,看了一眼遼闊的北境,心中只剩下平和與安定。

從前,烏恩曾說北境才是他的歸屬,行伍徵戰之人最終會回到沙場。

現在,他確認,心之所向在京都,國已安,家是歸處。

“還是不送信了,十幾日後就能相見,給殿下留個驚喜。”

隨李不虞一道回京的還有一批年歲已足的退役老兵,他們有的會繼續在京都領職,有的會回到故鄉和家人團聚,朝廷會為他們安排好職位前程。廝殺拼搏的兒郎多數都已有七八年不曾返鄉,書信滿懷,攢了許久的俸祿會置辦房屋、田産,從此安定下來。

北境軍拆解,商道重開,他們這些老兵的職責已經完成,北境是時候交給年輕人了。

李不虞舉起拳頭,對著程驍:“北境的擔子交給你們,等回了京都咱們再一道喝酒。”

程驍同他碰拳,笑著回應:“好!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塵囂再起,雜在晨光中,李不虞的心跳幾乎和馬蹄聲融為一體。他的背後是李家一門三代鎮守的背景,是他祖父的埋骨地,父親的斷臂處,曾經也是他的歸屬。家國兩安,戰火平息,終於在幾代拼搏,十數萬兒郎的報效中確立,北境的兒郎不會再命喪他鄉,他們會和李不虞一樣,還鄉歸家,將生平換作下酒的故事和過往。

馬過中原,從此帶來的是富足和安康。

李不虞打馬快跑,披風獵獵,眼神明亮。

不知是從誰開始,隊伍裡唱起歌來,一聲高過一聲,一聲亮過一聲。帶著笑意和盼頭,在廣袤土地上回蕩,連馬蹄聲都變得輕快起來。

他們回家了。

確有期!

下一章就到家啦~東宮日常即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