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情何以堪

按照史潤盈的遺願,李不虞沒有將殉情的真相告訴謝曜。

眾人都說史潤盈是悲痛過度,突發心悸而亡,李不虞這樣說,謝珞也這樣說,謝曜跪在父母靈大哭一場,最後在李不虞的懷中昏死過去。

又起了高熱,連日不退。

京都皇城。

同樣起了高熱的還有皇帝,青梧宮中太醫院正親自守了一夜。

謝靖趕回時皇帝還在昏睡當中,謝端在榻前侍疾,皇後也在榻前守著。

太醫面色沉凝,不敢輕下定論:“陛下雖身子康健,但這兩年來便有病痛,又兼常年勤政,身子難免有些虛耗虧空。昨日驚聞噩耗才會突然如此,紮了針還不醒,只能先用著湯藥,等陛下精神轉過來些。”

謝端面色不好,撐著聽完太醫的診斷才扯出些溫和的神色轉身去勸皇後。

皇後悄悄拭淚,謝翊是她看著長大的,雖早年因史妃和史家的緣故不如親生母子那般親近,但是謝翊的乖巧懂事他都看在眼裡。所以她與皇帝才會那般疼愛謝曜,即便史家獲罪也從未牽連過謝翊一家。

昨日噩耗傳來,皇帝在大臣面前強撐了好一會兒,踏入青梧宮見了皇後才吐出憋著的那口血,隨即昏迷到現在。

皇後想起謝曜便覺心痛:“驟然失父,曜兒那孩子早慧聰穎,不知得有多傷心······”

謝端輕拍皇後的背:“母後放心,兒臣已經在打點人手,曜兒和皇嫂總是要接回來的,景王府一應都備好了,我找宮中的嬤嬤隨行,照看曜兒和皇嫂。”

“好,這樣最好。”皇後看著榻上昏迷的皇帝,又看向自己的兒子,眼淚滑落,“母後知道,你同你父皇一樣傷心,你大哥是那樣溫和可親的一個人······”

謝端無言,眼圈泛起紅。

“······朝中吵得再兇,史家鬧得再過分,父子兄弟也從未隔閡······”

是啊,那樣好的一個人。

不多時,一個嬤嬤急匆匆地跑進來,面色悽哀,一進門便跪倒在地:“稟皇後,太子,寧朔傳來訊息······”

“說······”

謝端心中咯噔一下。

“說什麼?”

嬤嬤大禮跪拜:“景王妃她······她隨王爺去了——”

皇後捂著心口,難以置信,顫抖著想要起身又摔坐回去:“你說什麼?”

嬤嬤帶著哭腔重複一遍,這次連剛進門的謝靖也吃了一驚,後面跟著的大公主和謝毓紛紛捂住了嘴。謝毓唸了一聲謝曜的名字,顫著眼睫,眼淚已經滑落下來。

皇後險些昏過去,謝端連忙上前扶住。

皇後當機立斷,撐著謝端的手勉力穩住聲線:“傳······傳本宮懿旨,即刻打點人手出發前往寧朔,務必將小皇孫妥妥帖帖地接回京都,不容有失。連同景王夫婦的遺體棺槨一道,都要好好地接回京都。”

謝端跪地領旨:“是,兒臣遵旨。”

那日夜裡,皇帝轉醒,在得知皇後已經下旨之後又傳召了太子謝端和忠王謝靖。

次日清晨,新的旨意下達,皇太子謝端將親赴京畿,接回皇孫謝曜及景王夫婦的棺槨。

皇帝靠在榻上,看出謝端的猶豫:“傳旨寧朔,讓不虞護送曜兒到京畿,再由你接受。京都一切有朕,你只管放心去。”

謝端:“是。”

不過兩日,皇帝鬢邊的白發添了不少,眼神卻極為堅定:“你皇兄是為守護百姓妻子而死,須風風光光地迎回京都,由你親自主持葬禮儀典。這是為他們夫婦的死後哀榮,也是為曜兒的前程。知正,曜兒沒了父母,往後便得靠著祖父和叔父了。”

謝端拱手,忍著哽咽:“兒臣明白。”

皇帝抬手,謝端跪行幾步,來到榻邊,皇帝將手掌安放在他的頭頂:“父皇老了,這重擔終究要交到你手上。父皇和曜兒能依靠你,你心中的依靠卻不在京都,父皇懂得。”

“所以別擔心,你去同不虞見一面,這京都,這天下,父皇還撐得住。”

會面之地定在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