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父父子子

景王的處罰也有一些忠直臣子為他上書開脫,其中也有史家門生渾水摸魚,企圖攪亂朝堂。史文卿受史文聊和史嘉安牽連也遭貶謫,十年經營,最終落得個耒州知州。

耒州靠東,本在東海邊界之外,三千餘戶,下轄四縣。

“不靠商道,不吃海利,不富不窮,守成罷了。”

朝中明眼人都看得出,史文卿還是仗著景王夫妻和安虛娘子的護佑。陛下沒有趕盡殺絕,留下史文卿這麼一個六品官職,不過是留下最後的一點體面。

史文卿出京是在史文聊和史嘉安的頭七之後,皇帝問罪史家,史文聊和史嘉安的屍骨可以收斂卻不能葬在興陽祖墳,史文卿找人把史嘉安的棺材運回興陽,找了個無名的山包安置。

從此,京中盛極一時的學士府徹底落寞,世家中再無“史氏”。

半月後,安虛娘子離世,皇帝聞言默默半日,密令金虎衛往北境送了一份親筆信件。

知道這件事情的只有皇帝、謝端和李不虞三人。

那日是謝端和李不虞帶著謝時和謝晚進宮請安,孩子們正是會笑會咿呀兩句的時候,可愛得緊,謝端帶著孩子們進宮逗他父皇一樂,正巧遇上金虎衛領命出來。

李不虞親自調教,金虎衛對他很有幾分敬意,首領沒有刻意隱瞞。

陽光不錯,皇帝有興致,謝端和李不虞帶著孩子陪皇帝到禦花園散心。遠遠,只見長英宮紅牆內桃葉蓁蓁,濃蔭間已有玲瓏果實,只是無人照管,沒有往年累累的模樣。皇帝心中感慨,站定後看了一會兒才離開,謝端和李不虞對視一眼,知道父皇這是想起了史妃。

皇後寬和,史妃誕下皇長子之前只是一個嬪位,卻能親自養育皇長子,更是在皇長子三歲那年加封妃位。

皇帝的愛重,史妃的榮光,史家鼎盛的開始。

那時候,皇帝膝下只有這一個孩子,謝翊聰慧孝順,開蒙之後便日日到昭陽殿請安,風雨無阻。後來宮中的孩子越來越多,他日漸長大,很有長兄的氣度,帶著弟妹們讀書,手把手地教他們握筆習字。

到如今,史妃成為安虛娘子,在過世前還受家族牽累,皇帝再愛惜這個兒子也不得不免去守孝禮儀,保全他的皇室子弟的名聲。

“吾兒至誠至孝,當知史家罪無可恕,今日懲處已是恩寬,今安虛娘子病逝,為人子當哀慟,為皇子卻當免興陽之孝,避風口浪尖。”

只有這樣,陛下才能替景王與史家切割清楚。

皇室享天下供養,受群臣諫言,擔家國興亡,北境軍糧案在京都明發邸報,可謂人盡皆知。景王現下是在北境三年,三年之後回到京城難免有人據此指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謝端見父皇有些愁容,指著禦花園中的一顆老桃樹追憶往昔:“還記得兒臣小時候調皮,爬樹下不來,急得嬤嬤跑出去找侍衛,是皇兄及時趕到,把我抱下來的。”

他沒有明說哪個皇兄,但皇帝露出些笑意,顯然知道是在說謝翊。

皇帝看向李不虞,又看向乳母抱著的兩個孩子:“不虞家裡世代武將也不見這麼皮的,這兩個孩子以後要好好教養,再爬樹上可沒有兄長抱了。”

李不虞跟著笑。

謝端卻道:“怎麼沒有兄長,等曜兒回京想必就跟高了,時兒晚兒那時不滿四歲,正是追著人滿地跑的時候。”

皇帝想起孫子,明白謝端這是在寬慰,沖著乳孃伸手將謝時抱在懷裡逗了一會兒。見父皇總算展顏,謝端提起給謝曜送文師父的事,北境不缺武將,莫說大境的年輕將領校尉,便是金虎衛和銀龍衛也足夠。

但三年之期,謝曜缺一個文師父。

皇帝聞言只道:“你選一個吧,品性要好,文辭倒不急,待曜兒返京也就入太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