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太子正妃(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6章· 太子正妃
真到大婚的時候,北夏的使臣已離京半月,沒被太子殿下氣到。
謝端也不失望,笑道:“反正還有朝貢的使團,一樣的。”
換句話說,北夏下回來朝貢,太子殿下還是打算氣一氣。李不虞只是笑,大盛的太子殿下在外難免要顯得穩重些,所以私下有些小性子李不虞也只覺得可愛。
況且,前幾日太子殿下一番威風更是叫李不虞高興,這點小樂子自然由著他去。
那是大婚前半個月的事情。
英毅侯府,不,現在是英毅國公府了。雖按理該改口叫一聲小公爺,但沒多久就要嫁入東宮的李不虞還是頂著小侯爺的名號,因著大婚事宜進了一次宮,拜見帝後。
雖是男子,但一些老規矩也要過一遍,皇後思忖了好幾日,才同皇帝議定。
撥了些人去國公府教小侯爺規矩,奈何小侯爺文韜武略,聰慧非凡,除去女子擅長的針線他確實不會,旁的規矩體統,皇家禮儀他全都不在話下。內監是福總管的徒弟,登時大加贊譽,但為首的嬤嬤卻不知為何有些不依不饒。
“小侯爺,您確實聰慧非凡。但入了東宮便從此是皇家人,有些話,老奴仗著年紀大些還是要說的。”
內監一蹙眉,只覺得不對。
李不虞卻面色沒變,含笑道:“嬤嬤請講。”
那嬤嬤沒眼色,還仗著些舊日的微風,擺出了訓宮嬪宮女的姿態:“皇家體統,血脈為上。您嫁入東宮雖是正妃,也需如皇後娘娘,各位妃嬪一般以侍奉太子殿下為首。儲君不可無子,這也是您往後要多上心的地方,您別怪老奴多嘴,東宮若是子嗣繁盛,妻妾和睦,終究也是您的好名聲,您說呢?”
說罷,那老嬤嬤還裝模作樣地福了福身子,眼神中卻帶著一絲不屑。
內監立馬去瞧李不虞的神色,冷汗都濕了半身衣裳了,這嬤嬤不要命了嗎?
這可是小侯爺!國公府獨子!大盛將星!便是生了皇長孫的皇長子妃也不比這位尊貴,這嬤嬤一口一個“侍奉”“妻妾”的,這是覺得自己活夠了?!
李不虞端著茶杯的姿勢分毫不變,臉都沒有黑一點兒,依舊是那副矜貴又坦然的模樣。
反觀那嬤嬤,見小侯爺不答話,自覺沒了臺階落了臉面,還要開口:“小侯爺,老奴——”
“本宮看你是老透了,活夠了。”院外傳來謝端的聲音,不怒自威,還帶著些冷意,院子外跟著的人早已察覺殿下的怒氣跪了一地,院內的人也連忙跪下,高呼千歲。
謝端沉著臉走到院中亭子裡,不許李不虞行禮,拉著他的手在亭中坐好。
“姜嬤嬤,本宮記得你也是宮中老人了,怎麼?老糊塗了?上下尊卑都分不清楚了?”謝端看著地上跪著的嬤嬤一問又一問,卻不給她機會答話,直接抬手命人將她拖下去,“拖下去,今日日落前本宮就要看到這嬤嬤的出宮記錄。”
這話便是要將她逐出皇城了。
先帝與太後都是仁厚性子,宮中嬤嬤、宮女到了年紀放出宮皆有優待,如姜嬤嬤這般的甚至能在京郊的皇家園林中養老,若兒女爭氣也能在內務府領職辦事。本是個極好的出路,但她自己目光短淺,生生斷送了。
“殿——”姜嬤嬤還沒喊完就被人捂了嘴架下去,一院子人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開口。
人被帶走,謝端才看向福內監的徒弟喬喜:“回去跟你師父說一聲,姜嬤嬤有個兒子聽聞在史家做管事,頗得臉的,她今日這番行事難免受了人挑唆或好處。細細查查,三日後來東宮給本宮回話。”
喬喜自小長在宮中,這內裡深意如何聽不出來,忙拱手領命。
謝端擺擺手,讓他們都退下了。
史家是皇長子外家,史妃是二品妃,在陛下潛龍時便是東宮良媛,還誕育皇長子成年。而皇長子成年後,史妃也選了孃家侄女做兒媳,也就是如今的皇長子妃。
李不虞在人都退下後才開口:“那姜嬤嬤收了史家的好處想為難我?或者說是挑撥我與殿下?”
謝端照實說:“不知道,或許都有。不虞,我不瞞你,宮中的事確實又亂又雜,東宮初立,朝中上下瞧著一派平和安寧,但底下也是暗潮洶湧。這樣的事,往後保不準還有。”
今日是他聽聞原本要來國公府的侯嬤嬤突發疾病,換了姜嬤嬤來,他才趕過來的。連皇後派來的人都會被動手腳,皇宮中的門道實在太多,謝端擔心李不虞會不喜歡。
不想,李不虞輕笑:“殿下,我又不是傻的,今日你便是不來我也不會叫她好過。”
謝端一愣。
李不虞又說:“況且殿下不是來了?殿下方才很有太子威嚴,你特意趕來為我出氣,我心裡高興。”
這種話李不虞從前是不會說的,兩人自小的情誼,、又都是男人,心意什麼的不必說,懂得就好。但如今的李不虞偶爾說起這種話來毫不扭捏,直白爽利,反倒叫謝端有些耳紅臉熱。
於是,謝端身邊的侍衛封刀發覺,太子殿下從國公府出來時耳根還透著紅。
姜嬤嬤的事陛下和皇後也很快知道了,自然是徹查到底,但姜嬤嬤的兒子卻一口咬死是因錯失東宮伺候的機會,一時差了念頭才做下錯事,將史家撇得一幹二淨。史妃又特意去皇帝跟前認錯,說自己沒有約束好姜嬤嬤,情願受罰,帝後也不好揪著此事不放,懲戒了姜嬤嬤母子後將他們逐出皇城也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