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船王,這真的是船王!

蘇霍依想買下yj1) 的設計!

這可是破天荒的頭回。

1952年蘇聯決定援助中國建設航空工業體系,從那時到現在剛好二十五年。

這25年的時間,中國從為空軍維修飛機的中修和大修廠起步,根據蘇聯圖紙仿製米格15、米格17、 米格21, 再從米格21開始自主改進,研製自己的戰鬥機。

中國有米格21血脈的戰鬥機有兩種,殲8截擊機(雙發兩側進氣加長版米格21),殲10戰鬥機(保持單發但是兩側進氣、加內油、自己修改翼形)。

在這個時候中國也能完全自研戰鬥機了,這就是27噸的殲9。它雖然其他效能平平,但充分滿足了空軍的大航程大作戰半徑的需求。由於雷達和空空導彈水平不錯,殲9在同時期的戰鬥機中戰鬥力

還是屬中上水準。

除此之外,沈飛設計的與殲10競爭的殲11輕型戰鬥機也算是完全自研的,只是在方案競爭階段敗給了殲10。

這一時期中國也不忌諱繼續引進外國型號,米格25 (殲12) 截擊機。在米格25之後,中國與米高揚開始談聯合研製,這就是現在在試飛的米格31 (殲15) 。

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選型要求兩個方案都出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於是yj13和yj14都搞了 實機出來,yj14中選了 ,現在yj13也沒浪費,讓蘇聯拿回去了。

對了,西蒙諾夫還特地說明,在與蘇聯簽署轉讓圖紙和技術合同的單子簽字之前,不要讓蘇霍依以及蘇聯方面知道他在yj13研製中起的關鍵作用。

要是知道了,蘇霍依可能就會耍賴少給錢。

在沈陽,殲.14的全狀態原型機試飛了。從選型確定勝出到現在才一年多,殲.14就從飛行驗證機進化到了全狀態原型機,不過這是以冷戰時期各國的常規操作。像f35那種2001年 選型勝出201幾年

才陸續裝備部隊的慢節奏都是後冷戰時代才會發生的事。

美國的f1 5a戰鬥機已經裝備部隊了。這個型號是1972年首飛的,1974年11月第一架量産型f15b出廠,1976年美國空軍第555戰鬥機中隊正式接收f15a。不過這個時候f1 5a因為發動機存在可靠

性問題,出勤率不高,人稱”機庫皇後”,直到1980年左右才解決發動機的隱患問題。

但是“機庫皇後”狀態不影響以色列裝備f15a並且在黎巴嫩上空由以色列飛行員莫舍梅爾尼克首開擊落記錄。

沈飛殲14預計的裝備部隊時間是1978年12月年11月,所以這型戰鬥機從首飛到裝備部隊大概要用時5年,比f15還長一 點。至於裝備部隊之後會不會也出現一點

兒小”毛病,那就得看試飛專案有沒有仔細做了。

在沈~飛的車間裡還在製造另一個型號的全狀態原型機:殲14h。 h=海,殲14的艦載型。

殲14h和殲14公用一 條總裝線,機上的零件也有70是通用的,這對於殲14h再合適不過:艦載機的産量畢竟小得多,現在就不用從頭研製一款新的艦載機,能省很多錢。兩者區別是殲14h採用

更粗壯的起落架,可折疊的主機,空重比殲14增加0.7噸左右,其餘效能與殲14相同。

在黃浦江的那艘航母“遼沈”號開工已經兩年,船臺週期是33個月,現在進度正常,可以在1978年初下水。

“遼沈”號的3條蒸汽彈射器主體結構剛剛安裝,現在還能看見甲板上三條90米長的工作屋,彈射器的氣缸就在90米的工作屋下面,工人正在檢測汽缸的每一個部位密封性如何、 加工精度如何。

不過說實話,在黃浦江邊建造航母圍觀的人真是太多了,中國人歪果仁都在看,有的人還是每週定期來瞄一眼, 看看航母有什麼新的變化。

第二艘”準海”號已經確定要在長興島新修的船塢開造了,舊廠址實在是過於喧囂。

作為,上海的造船基地,長興島現已確定滬東中華、江南造船廠都搬到那兒,滬東中華現在已經全搬,江南造船廠在“遼沈”號交付之後也徹底搬過去。江南造船廠的2號大塢是去年12月建成的,今年1

月在2號大塢開造一艘28萬噸巨型油輪, 明年2月開造第二艘,1979年3月開造第三艘。

第三艘巨型建成之後,如果計劃沒變的話,就是開造“淮海”號。

28萬噸巨型全長15米,在全長500米的2號大塢建造都是綽綽有餘的。建造巨型的時候甚至是採用1+0.5模式以縮短建造週期。

由於中東局勢以及全球油價的影響,巨型果然迎來了市場爆發期。現在全世界的造船廠每年交付超過100艘巨型,船廠裡正在建造或舾裝的油輪是185艘,其中中國64艘,日本62艘, 世界其他國家共

分其他那50多艘。

蘇聯國家造船委員會委員葉格羅夫再次來到了中國。這次他考察上海的長興島造船基地。

葉格羅夫上次來中國考察是1970年,那時候中國剛剛開始涉足巨型(v) 産業,現在中國已是這個行業的“雙霸”之一。

<101nove.c領域的快速竄升也是因為其他國家的v起步也沒早多少年,最多是領先半步而已。

葉格羅夫上次來的時候是造船委員會委員、船舶工業部副部長,現在他還是船舶工業部副部長。

上次來大連考察,葉格羅夫是有點想在蘇聯也搞一搞船舶出口的。 當然他知道口吃不成胖子,按市場規律建造出口v這樣的巨無霸蘇聯還沒學握相關的基礎條件,造點三五萬噸的貨船試試看

回去&039;試試看”的結果是蘇聯建造三五萬噸的貨船也無法在國際市場中開啟銷路。面對歐洲的船舶廠商,要達到平等市場競爭下取勝,蘇聯造的貨船大概得按出場價的五折甚至四折出貨才能賣出去。

況且造船廠還偷偷告訴葉格羅夫,如果要出口,在建造貨船的時候還得再額外花費一些人力物力成本, 提高建造品質,實際造價可能要比原先估計的出場價再上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