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幫共青城實現蔬菜自由(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01章,幫共青城實現蔬菜自由
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羅圭、馬良玉看到的歷史印痕是二十年前的“處女地運動”。
1954年1月2月2日,赫魯曉夫、蘇共中央主席團公佈《關於開墾新土地以增加糧食産量的決議》,提出在兩年內開發1300萬公頃(1.95億畝) 新的耕地,增産糧食1800萬噸,到1960年 要開發3500
萬公頃耕地,以便在1961年讓蘇聯的糧食産量超過美國。
為了開墾新的耕地,蘇聯動員無數黨員、青年團員,組成浩浩蕩蕩的建設大軍,開向蘇聯那些從未開墾,甚至從未有人類踏足過的處女地。
光哈薩克、新西伯利亞、阿爾泰這三地,加入處女地運動的農業建設大軍就超過了百萬。此外還有20萬青年奔赴更遠的遠東。這就是羅圭、馬良玉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看到的。這些可敬的已不
再年輕的年輕人,把人生最美好的20年奉獻給了蘇聯的社會主義事業。
到1960年,雖然
然開發的新耕地達到4140萬公頃,大大超過了原計劃的3500萬公頃,但蘇聯的糧食産量並沒有超過美國,相反的是,在哈薩克大量開墾耕地讓那裡從1959年起連續數年出現“黑風
暴”,糧食生産和牧業生産都遭受嚴重打擊。新處女運動最終還是失敗了,並且成了赫魯曉夫被強制退休下臺時的主要罪狀之一。
在遠東,則是克裡姆林宮高層低估了永久凍土帶的威力,派遣至此的20萬農業建設大軍開墾了一些耕地, 但遠未開墾到原計劃那麼大的面積。
沒按計劃開墾出耕地,就是工作沒做好。
在哈薩克的農業建設大軍,到1958年就幾乎人手一枚“開發處女地”獎章, 其中不少人還獲得了列寧勳章,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青年們任務沒完成,因此鮮有獲得勳章的。
沒完成任務的青年大軍們還不能自由返回莫斯科、列寧格勒,這時候不隨遇而安也只能隨遇而安。利茨尼鎮原先有近1000人,扣掉早逝的、逃回西邊大城市當黑戶的,現在這700多名居民,已經決
心這輩子下輩子都在這裡了。
“黑粳
更2號是我們培育出來的高寒高緯度水稻品種;
粳1號一樣,最高可以在北緯53度地區種植,而且,它比黑粳1號産量要高,在平均土質上能獲得畝産300公斤也就是每公頃4.5噸的産量。如果考慮的試驗田的水肥比較特殊,在推廣開之後,每公頃3.5噸到4噸的産量也是比較容易達到的。
馬良玉向利茨尼鎮的居民公佈了農業技術開發的總體規劃。
利茨尼鎮附近水源充沛,甚至還有一大片濕地,現在5月初,冰雪化凍之後就是幾十平方公裡的水面、沼澤,種水稻比種小麥玉米好,只要有合適的生長期短的稻種就行。
今後利茨尼鎮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玉米士豆小麥退為次要;但最主要的還是蔬菜大棚。
由於維度高、平均氣溫低,利茨尼鎮要想穩定向共青城供應蔬菜,大棚是必不可少的。關於大棚的搭建、維護、大棚種植的要點等等,也是要利茨尼鎮的居民們掌握的。
但是,讓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市民實現”蔬菜自由”,還要做更多的事。
“卡巴諾夫鎮長,根據集團與共青城的協議,我們鎮種植的蔬菜不走國營蔬菜店銷售,而是自營。
卡巴諾夫:“自營什麼叫自營”
馬良玉: ”就是自己種的菜自己賣到共青城去,自己開小攤。而且,蔬菜價格是浮動的。”
卡巴諾夫:“這就是說必須要有一兩個人每天開著卡車,去共青城運菜和賣菜嗎”
馬良玉點點頭:“當然,農貿市場只是蔬菜銷售的一種方式,根據我們所瞭解到的情況,共青城飛機廠,阿穆爾造船廠都有規模巨大的員工食堂,而這些員工食堂是有大宗的定期的蔬菜採購需求的。”
卡巴諾夫:“懂了,要推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