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半人馬座三星是怎麼運轉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204章,半人馬座三星是怎麼運轉的
葫蘆島造船廠。
1996年10月。
一艘全身 黑駿黢的潛艇下水。
葫蘆島是中國核潛艇的誕生之處,所以這艘潛艇應該也是核潛艇..但是它很小。
現在中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全長100米多點,彈道導彈核潛艇166米,這艘小核潛艇全長75米。
這條“小黑魚”確實是核潛艇,它在裝備序列上的名稱叫做”040型小堆核潛艇”。
水下排水量3800噸,裝6管魚雷通用發射器,動力是兩座410千瓦核反應堆加蓄電池組。
410千瓦核反應堆的技術來源是sp100空間核反應堆。航天局委託綿陽繼續sp100未完成的研製工作,綿陽在把sp100最後一點技術問題搞定的同時,也”順便”拿出了一套船用微型核反應堆系統。
它的核心和sp100核反應堆基本樣。sp100全套重 量只有10噸,輸出電功率100千瓦但sp100的堆芯能量潛力絕不止100千瓦,只是空間反應堆的散熱難題、重量難題限制了它的輸出功率,改
為船用,水冷系統加上,輸出功率就輕松x4倍。
即使加了水冷系統、做了抗震抗打擊加強,套船用微型堆仍然只有17.5噸,像是寬2.6長4.4米的一個大酒桶,輛重卡就能把它拉到造船廠。小黑魚裡面塞兩個微型堆,靠反應堆電力供應時,潛
艇的水下航速約14節;如果需要水下高速航行就動用蓄電池組,能短時間沖到24節航速。
至於蓄電池組的電,這在平時潛艇低速航行的時候慢慢充進去。
總之,它雖然航速比較差,但也一樣具有連續45天不上浮的水下活動能力,而且還很便宜(相對大黑魚來說)。
火星工程從1989年全面實施到現在,成果不只是一大堆火星 探測器和工廠裡的飛船雛形,它對各産業的推動效應都很明顯。
僅空間核動力這個分支,就衍生出了水冷堆版本用於船舶、氣冷版用於南極科考站的能源供應,現在中國的南極科考站不用為了過冬而建一排巨型火腿腸 (柴油儲存罐)了,執行起來也不在南極洲排尾氣。
用於航天器的輻射散熱版反應堆呢已經在天上了。
10月底,一枚長徵:10+天梭太空梭的組合從文昌升空,這架天梭不去空間站,三名乘員組中的載荷專家是核專家。天梭進入太空後啟動發動機變軌+抬高軌道,飛到 了距地面550公裡、傾角37度的
圓軌道,與在這裡執行的空間反應堆”神火號”交會。
神火號就是100千瓦空間反應堆的驗證原型,1993年12月 發射升空,已在太空執行了差不多3年,無故障,反應堆持續運轉。
從地面跟蹤神火號也很好跟蹤,除了雷達能看到它,紅外探測裝置也一搜就能發現 它左右兩 翼張開的散熱片日常溫度在80°c到120c,巨大的紅外輻射源,人手要是摸上去是會燙傷的。
“反應堆堆芯,正常。
“迴圈泵,正常。
“發電系統,正常。”
“散熱系統,正常。”
“全套系統輻射檢測正常,同位素檢測正常,空間站沒有發生任何核洩漏。
這是天梭太空梭貼近檢查的結果。
過去三年”神火號“的系統自檢資料是正常的,它各系統都在執行,在持續提
續提供電能,
但作為未來的遠徵飛船發電機,還得確認它執行起來對航天員健康無害在遠徵飛船的設計中,空間反應堆對接
在飛船頭部兩側,雖然不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