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完了,中國不會幫我們的!

鄧主席與勃列日涅夫的會談持續45分鐘,之後78歲的勃列日涅夫體力不支結束會談,79歲的鄧主席點上一根煙,又和戈爾巴喬夫繼續談。

1983年和1984年,安德羅波夫主持蘇共中央工作的這段時間,大力推這位主席團中最年輕的幹部,這讓戈爾巴喬夫在日常中央事務中的發言權越來越強。除了獲得安德羅波夫的支援,戈爾巴喬夫還

頗得蘇斯洛夫的賞識。

作為蘇共黨內的“

第幾章節。

共妄內的年資養的必得專對深查春響印象不錯,

因為戈爾巴喬夫熟讀經書、博聞強記。在會議討論中,無論誰引用馬恩的名言,戈爾巴喬夫都能隨口說出這句話出自馬恩的哪篇著作

雖然現在蘇斯蘇洛夫躺床上插著管子,安德羅波夫去見了馬克思,但有這兩位元老以及後面的團體的力挺,戈爾巴喬夫儼然成了蘇共中央的希望之星”。

而且戈爾巴喬夫生於1931年,是蘇共中央領導層的幹部中最年輕的。當然領導層現在也有“20後”,比如列寧格勒第一書記羅 曼諾夫是20後也是主席團成員,但現在列寧格勒幫在莫斯科勢力不強,又

是從斯天林時代就比較受壓制,羅曼諾夫恐怕比較難上位,與其這樣,幹嘛不選擇更年富力強的“30後”戈爾巴喬夫呢。

戈爾巴喬夫:“主席同志,恐怕我們現在要實施一種新經濟政策,從列寧同志當時的想法開始梳理,檢討過去六十年蘇聯經濟工作的得失,這是涉及到根本制度上的變化,我們真的很需要外部的支

持,如果沒有支援,我們很難改革成功。

鄧主席仔細地看了一眼戈爾巴喬夫。

在第二個公文包中,1985~1986年,蘇共內部就選擇戈爾巴喬夫還是雅科夫列夫(是那個瘸子雅科夫列夫,不是外交官雅科夫列夫)而爭論不休,最後蘇共選擇了雅科夫列夫。

在這其中,中國的表態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但客觀上的確影響了蘇共中央的選擇,畢竟當時“中國同志是蘇聯的政治後盾和經濟後盾,雖然只是提點意見而不是幹涉,但也不能不考慮。

第三個公文包的位面,是戈爾巴喬夫就任總書記,蘇聯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始,地雞毛地失敗,在中國的幹預輸血下蘇聯免去了紅旗落地的結局,但也有一些加盟共和國, 比如“波三小”獨立了出去,

最重要的是,失敗的改革把蘇聯民眾的信心全打沒了,之後蘇聯蘇俄的經濟蹶不振。

鄧主席:“蘇聯是世界第.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不但對蘇聯,對中國乃至於全世界都有重大的關系。我們不能不支援你們,我們和你們一樣,都盼望蘇聯能夠走上快速發展道路。但是,改革從來不是到有了全盤的完整週密的計劃之後才能行動,如果怕這個怕那個,恐怕永遠不能啟動改革。

。在中國並沒有船,

中國有上名言故和四人焦遠地有放關的。

個窮一 個富。他們倆都想去南海。富和尚幾年時間都沒有動身,他要攢錢買大船坐著去南海。窮和尚在這幾年裡去了南海並且回來了,他並沒有船,身上只有一個飯碗和一一個水瓶,一路化緣要飯著去的。”

“當然,我不是說你們現在做這個事也要一路要飯過去, 這則寓言故事的意思是說,決心、行動力、執行力,在改革的過程中是最大的推動力,你們要對它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識。”

戈爾巴喬夫:“我們不是沒有決心和行動力,而是現在的頭緒太多。幹部隊伍的情性問題,其中還有相當的部分腐敗了;民族問題;加盟共和國和地方州的幹部與中央的認識不一致的問題;工農業生

産的低效率問題;社會風氣的普遍下行問題;沉重的國防開支問題。..這些問題,從哪一個先開始動手呢

鄧主席:“我們無法告訴你們先從哪一一個開始動手,這是你們來決定的事,你們是蘇聯的中央,對於蘇聯的情況,你們的幹部一定比我們知道得更清楚。我對你們只有一點建議,那就是選定了一個方

向,就不要再猶豫反複,定要走下去,直到取得成果。

...

蘇聯現在必須尋求中國的支援。

蘇聯也只能尋求中國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