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完了,中國不會幫我們的!(第2/3頁)
章節報錯
難道蘇聯改革要東德、波蘭支援不可能的,東歐諸國也都沒錢。
或者請美國支援點兒 ..哈哈哈,這個待會兒再說。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8.55人民幣兌換1美元的彙率計算是220萬億美元。198萬億美元,現在中國算是“對美六成”的樣子。
對美六成,對蘇聯多少兩倍。
根據蘇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1983年蘇聯全年gdp是1.2萬億美元(9002億盧布) 。官方公佈的資料當然是按0.75盧布兌換1美元的官方彙率。
前幾年中國從蘇聯身邊擦身而過的時候蘇聯還沒覺得有多大變化,到現在差不多是兩倍,有切身感覺了。
首先有感覺的是在中國蘇聯兩頭跑的專家、貿易人員。在前幾年,蘇聯技術人才來華工作會特地實施“工資雙軌制”,比如在蘇聯月薪200盧布的塔吊操作員,按彙率摺合1050人民幣,聘請的時候中
方給蘇聯專家的工資會是100盧布+525人民幣,這樣他所領到的人民幣薪水就和中國的同級員工(600元) 差不多。
到1984年,同級別的中國的塔吊操作員月薪已經有1000人民幣左右。而這樣的操作師傅在蘇聯的收入呢還是200盧布月薪。
而人民幣彙率從4兌1升到了3.55兌1,兌盧布的彙率也相應提高蘇聯實施的是 官方固定彙率制。所以此時塔吊操作員在蘇聯的月薪的絕對數都已經比不上在中國幹活了。
這是普通人的工資,國家層面的收入方面,中國每年財政收入超2萬億人民幣,每年貿易總額4500億美元,順差大約100億美元,這是每到年底都要大放送,例行算算貿易順差太多使勁買東西,一番
操作之後還是剩下這麼多。
因此蘇聯上下都不懷疑中國能出得起幫蘇聯渡過難關的錢。
鄧主席從大的方向說了幾句蘇聯的改革,也從大的原則性方面說中國不會坐視不管,這個基調訂下來之後,戈爾巴喬夫與中方的具體金融外彙主管、融資部門主管談判。
戈爾巴喬夫:“我們在未來幾年,主要是1985到1987年,需要一筆國家可以掌握的資金或者說物資,以應對經濟體制調整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除了調整經濟體制,我們工業當中的一些工廠的裝置
老化,急需更新,否則根本無法銷售出去,我是說,在國內都銷售不出去。因此還需要一筆外彙 用於引進裝置。這些資金總共是...5億美元。
喬思通:“向我們借美元”
戈爾巴喬夫點點頭: ”是的。我們在六十年代從菲亞特引進的汽車廠至今已經20年,在六十年代初,這個陶裡亞蒂汽車廠算是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産線,現在它的産品已經落後了,蘇聯人都不喜歡開陶
裡亞蒂的汽車,此外陶裡亞蒂一輛小轎車 的出廠價比進口的更先進更舒適的小轎車還貴。
喬思通:“汽車的生産線確實,我們現在組建汽車廠的時候都要從歐美購買一部分裝置。 除此之外你們還打算更新什麼裝置”
戈爾巴喬夫:“還有一些民用工業的生産線,我們的國家計委列過清單,像家用電器、電子消費品的組裝生産線,基本都可以從你們引進,只需借人民幣即可。但為了激勵工人的積極性,我們可能要
加大消費品的進口量以滿足需求,所以在未來三年我們想獲得300億人民幣。
喬思通:“你們的陶裡亞蒂汽車聯合體,1965年建 立起來的,按照你們的說法,到1 968年,你們不但運轉起來,而且把菲亞特的技術也吃透了。但是到現在15年了,這個汽車廠既沒有自研發下一代
家用轎車,也沒有研發下一代發動機,我們不希望你們這次再花十幾億美元引進的汽車廠也是這樣。
戈爾巴喬夫:“嗯,對於用這筆錢建立的轎車廠,我們中央經過研究,可以放鬆政策,那就是可以由中國國資委控股。
喬思通:“這樣也算是蘇聯有限地開了個引進外資的口子。
戈爾巴喬夫:“是的。
喬思通:“這恐怕是不夠的。由中國國資委控股,由我們制定工廠的管理制度、工藝標準、手冊,這當然是必須的。但是一個汽車廠要想出産質優價廉的産品,要想具備競爭力,只做到這一條是遠遠
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