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安德羅波夫卒(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八十六章,安德羅波夫卒
安德羅波夫前往莫斯科中央醫院醫做腎透析,在透析前的檢查中還發現他有輕微的肺部積液,醫院決定處理一下。
之後他就再也沒能從中央醫院出來。
尤裡:安德羅波夫(1914.6.15~1984.7.15) ,享年70歲。
安德羅波夫曾被認為是蘇聯最有智慧、但也是最強硬的中央主席團成員。在民眾眼中,安德羅波夫是“一個現代的有專業知識的、機智靈活的幹部”形象,但他的手腕卻很強硬,1956年匈牙利事件、
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武力解決”警戒”號,安德羅波夫都是決策中重要的推手。
。他在任克格勃主席 十五年中,極大地強化了克格勃組織將克格勃發展成為機構複雜、裝備先進、人員龐大的組織,或許臺灣媒體常用來稱呼軍統和情報局的名詞能夠更準確地形容它“情治組
,情報與政治組織。在克格勃的編制中甚至包括極正規的重灌備地面力量和特種部隊。
對於克格勃的能力和作用,有種說法是:自從“警戒”“ 號被炸碎在阿芙樂爾紀念館旁邊,蘇聯的國家機器就是靠克格勃維持著而不是靠蘇共的黨組織維持著的。
1976年,當勃列日涅夫就任總書記12年、滿兩屆有餘的時候,有人就猜測安德羅波夫會繼任總書記,但他沒有上臺。1981年, 蘇共二十六大,猜安德羅波夫會接班的人更多了,但他們仍舊猜錯了。
究竟其中的原因是安德羅波夫自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還是勃列日涅夫戀權,或是蘇共的中高層幹部不想改變現狀,這就不得而知了。
好訊息是,盡管勃列日涅夫又領了五年的總書記任期,但老勃的身體已經很差了。開大會念講稿時顫抖的雙手、口齒不清的發言、走路一離開身邊的警衛就偏偏倒倒,甚至在1984年已經過去一半的
時候,勃列日涅夫竟然沒有進行過一一次外地考察。
1983年1月起,安德羅波夫實際上成了主持中央工作的主席團一號成員。
在這一年多的“監國”時期,安德羅波夫留給後世最為神秘的問題之就是所謂的“安德羅波夫計劃”。
這個計劃從未以公文或檔案的形式存在,可能全在安德羅波夫腦子裡,但他與直屬下級和蘇共的某些中央委員談話的時候,曾說過一些關於他的計劃的片 言只句。
“改革應主要著眼於經濟。“為了達到改革的目的,我們必須動一些很多年都沒有動過的東西”
“斯大林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制定出一一個國家發展的理論,沒有理論我們必死無疑。.其實我們並不瞭解自己所處的社會。
“中國已經走出了條道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我們的路線併到中國的路線方向去。”
“當然,我們需要在兩條平行道路中間的荒地跋涉段路程。 必須對此有足夠的認識,如果你不覺得我們會在荒地艱苦地跋涉 段時期, 那說明你只會假裝自己已經切換了車道,實際上什麼都沒有改變。”
安德羅波夫的改革計劃既有他與官員的談話,也有文章1983年5月,安德羅波夫在《共産主義者》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卡爾馬克思的學說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若幹問題》的文章,裡面雖然
沒有直接說他的改革計劃,但點出了改革最終必須涉及最基礎的問題。
只是,安德羅波夫的身體也不咋地....
在安德羅波夫的葬禮上,勃列日涅夫難得地出現了。
按照以往的流程,蘇共中央主席團的其他成員應該到場並為安德羅波夫抬棺。當然不是真的抬,棺槨從炮車抬下後,是兩列12名士兵扛著,隨後主席團成員迎上去,士兵齊將身體往裡靠,但仍然
用雙手頂起棺槨,這樣能為領導人騰出站立的空間。
但安德羅波夫的葬禮,就連這樣的儀式性抬棺也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