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手機、汽車、個人計算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汽協秘書長張耀桓:“如果李博曼大使肯選擇大眾高爾夫,那的確是件好事,不僅你在期盼,我也在期盼。因為這意味著上海大眾生産的高爾夫,品質與德國原産的高爾夫完全一樣了。 大使卸任回
國的時候所訂購的汽車,不一定必須是工作所在國生産的喲。”
龔修德:“那麼,魏克德經理,您說呢”
埃爾溫:魏克德:“我們試生産的60輛高爾夫在路上跑了一個月,品質和德國原産的幾乎一樣。不過生産線目前總裝的高爾夫,有85的零件是從德國運來的,未來中國産的零件的比重會逐漸增高,三
年以後就會周整到50,能否保持原有的品質這確實是個問題,可能還需要我、上海大眾以及張秘書長做更多的工作。
張耀桓:“那首先是得老師傾力教學生怎麼造車,在此也感謝大眾對上海和蘇州的汽車技術學校的大力支援。然後,學生也得努力學,這方面我們會督促的。但是,我個人最想看大的是,高爾夫二代
什麼時候能夠落在上海。
魏克德:“二代還在路試呢,秘書長先生。”
在大眾入駐之前。通用、克萊斯勒、福特、豐田、本田這些車企都進入了中國,加上中國本土車企,有將近20家。大眾生産的高爾夫以其定位和價格,在中國現在的小轎車品牌屬於比較高階的車型
了,中國現在生産和銷售的主流車型是更迷你一點的,發動機排量不到一升的“經濟實用型”轎車。
所以上海大眾在投産之後,它的産品其實有超過一半會用於出口。
既然是用於出口,那麼對上海産的高爾夫的製造品質要求就更高了,中汽協一直在盯著這件事。
“張秘書長,我們高爾夫說是出口,但也不都是出口歐美,估計其中得有三分之一出口到蘇聯呢。出口蘇聯的小汽車,也用得著這麼精益求精”嗎
張耀桓旁邊,一名上海大眾的中國工程師說了一句。
張耀桓:“就當是給他們一點小小的中國震撼吧. .”
....
“中國家庭的大件消費品,在過去三十年經歷過老三樣&09;的變遷。”
“老三樣是手錶、腳踏車、收音機。新三樣是電視、冰箱、洗衣機。”
“但是新三樣有時候標準也不太統一一,我還見過另一種新三樣的描述,電視、冰箱、空調。此外還有把電視、冰箱、電話機列為新三樣的。”
蔣築英在中國消費産業年會上的講話。
“這些都屬於有點貴,對於大部分職工來說不是隨手掏錢就可以買下來的。但是一個人、 兩個人在組建家庭之後都會盡力去購置這些物品,因為它確實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
“進入八十年代,中國家庭的大件消費品可能會再次發生變化,我們預測的八十年代新三樣是:”
“手機、汽車、個人計算機。
“手機是固定電話的升級品。它也是打電話的,但因為多了移動這個元素,因此手機對人們生活和職業發展的變化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
“雖然行動通訊已經在中國出現10年了,但手機現在的價格還是比較高。但是,手機是電子半導體類産品,這類産品的價格會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而急劇下跌。在過去十年我們就看到了這種趨勢,
1980年的手機價格只有1972年的一半,體積也只有1972年的手機的一半。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到1989年, 大眾型手機的價格,從現在的需要用6到12個月的月薪才能購買,變成只需要1個月月薪就能買下。當然,這可能不只是手機製造成本下壓的過程,還考慮到了今後
十年我國勞動者平均工資上升的因素。
“汽車,或者說家用小轎車,也是對家庭生活品質有重要影響的大件消費品。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必須要有一輛車, 這取決於家庭成員的通勤方式、出行習慣等等。但是在汽車行業,我們的目標是,
透過汽車製造業生産率的提高、出場價的降低,再加上平均工資上升因素,爭取到1989年, 有能力購買汽車的勞動者佔到勞動者總數的30~40。
“個人計算機。為什麼我們把個人計算機當做一種未來家庭必需的消費品呢”
“個人計算機是一種生産力工具,這是很多人現有的認識。這個認識也沒錯,不但現在個人計算機是一種生産力工具,未來他仍然是一種生産力工具。”
“個人計算將來會增添一些娛樂功能,比如計算機遊戲,它在未來可以做得與遊戲機高度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會超過街機遊戲。但這仍然是然它的附屬功能。”
“對於有一定學歷、或者有較好的技術的勞動者,在家庭當中是會需要一個生産力工具。懂程式設計的可以用它編寫程式,或者以它作為更快捷更方便的寫作工具,或者將它用作家庭的財政管理工具。在
未來,個人計算機可能還會擁有你們現在意想不到的功能。
“不少人在8小時工作之外,會有些時間發揮出額外的生産力,而計算機就為這樣的人提供了機會。
“除此之外,個人計算機還會有另方面的作用:對家庭中的下一代成員。早些接觸計算機,能讓我們的下一代早些接觸科技,接觸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