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猜疑鏈

1980年9月22日,伊朗伊拉克邊境。

伊拉克國防軍以“漢謨拉比“師、“尼布甲 尼撒”師為北路進攻主力、“麥地那光明”師、一個國民軍師構成中路進攻叢集,“真主至大”師、 “巴格達” 師、“雷霆”師傘 兵旅”阿德南”師為南路進攻叢集,15萬人

在640公裡長的邊界對伊朗發起全面進攻!

伊拉克為這次進攻已經準備了6年。1974年的《阿爾及爾協議》中,伊朗獲得了阿拉伯河的自由通航權(船舶從伊朗的沿河城市出海需經過伊拉克境內的河段),薩達姆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怎麼就讓他自由通航了至少要收個過路費吧!

不僅如此,薩達姆最想要的是把阿拉伯河出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地區全部吃掉,這樣就沒什麼阿拉伯河通航權之爭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透過戰爭把伊朗在這兒的胡齊斯坦省納為伊拉克領土,那他薩達姆侯賽因就成為武功蓋世的伊拉克複興雄主,原地稱帝都有可能。

正好伊朗此時給了伊拉克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伊斯蘭革命,什葉派上臺,伊朗與遜尼派的波斯灣其他國家關系全部鬧翻,與美蘇的關系也鬧得很僵。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神權政權還大肆清洗伊朗軍隊,原伊朗王國軍隊軍官大批下崗坐牢,戰

鬥力急劇下降,尤其是伊朗空軍,戰鬥力一下掉了三四個檔次。

從5月到7月,在幾次邊境武裝沖突中,薩達姆確認了伊朗軍隊戰鬥力真的有明顯下降,那還猶豫什麼,陸空協同a過去。

在15萬軍隊撲入伊朗境內之前,伊拉克空軍襲擊了10個伊朗空軍的機場。伊拉克的轟炸技藝欠點火候,沒摧毀太多飛6機,但沒關系,此時伊朗空軍的狀態根本無法提供空中攔截和對地支援任務。

兩伊戰爭算是在有充分預警的狀態下爆發的,然而聯合國無法做出有效的行動。

在對戰爭性質的界定上,聯合國安理會是給出了定義:這是伊拉克侵略。

中國在波斯灣沒有利益,對兩伊戰爭完全中立。鑒於現在伊拉克十幾萬人殺入了伊朗境內,所以是伊拉克侵略

美國則是和現在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有過節(但還沒到大使館全員被捕那個性質),伊拉克入侵伊朗美國人心底裡看著還是比較開心的,但是明面上表示中立。

蘇聯以前和巴列維的伊朗王國有過節,但是性質擺在這兒,所以蘇聯也一樣,哪邊都不幫。

英國:不好意思,對不起大家,伊拉克和伊朗都是我的前殖民地。

法國:打醬油路過。

總之,五常的態度沒有太大的分歧和矛盾,罵伊拉克,沒有問題,五種語言版本都罵。但只要一提到“要不要 出動武裝力量阻止伊朗侵略伊拉克”,安理會五常就紛紛轉移話題。

即使最近幾個月的兩伊邊界沖突,聯合國都沒法透過有實際效力的維和決議,更不用說這個時候了。15萬伊拉克軍隊對14萬伊朗軍隊,坦克重炮火箭炮激戰正酣,維和部隊進入戰區同時摁翻交戰雙

方這就不是維和部隊了,得叫聯合國軍。

聯合國也表示現在實在出不起那個錢。

因柬埔寨內戰而派出的中國、越南維和部隊已經達到8000人,這些部隊的工資和裝備執行費用全是從聯合國會費裡出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說現在聯合國已經沒錢了,明年得漲會費才能維持

生活。

所以,安理會對兩伊戰爭能做的就是:制裁、武器禁運。其他沒了。

....

“安卡或者說實際上的柬埔寨共産黨,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他們在越南戰爭中是中越一方的盟友, 但現在已經不聽你們的指揮了”

美國駐華大使喬治布什受美國國務院的委託,與鄧主席見面聊柬埔寨的事。

鄧主席:“柬共有自己的想法,我們無法逼著人改變他們黨內自己做出的決定。當然,中國對柬埔寨國內的和平是有期望的,所以我們才推動聯合國做出了柬埔寨維和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