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中國的小弟都發達了,蘇聯的....

華盛頓。

”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設計方案徵集活動中,我們收到了1421個有效的參選作品。

“經由國防部特邀的雕塑家、建築師組成的評審團隊對1421個作品進行嚴肅的評判與比較,現在確定:”

“林瑛女士投稿的第1025號作品中選。”

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簡稱越戰紀念碑,正式動工了。

林瑛,華裔,1959年出生,設計這座紀念碑時在耶魯大學讀大四。

1421個參賽作品裡面不乏高聳入雲的大石碑,但這顯然不合適。

也有帶造型勇武的美軍士兵雕像的紀念建築,這也被淘汰掉了。

參賽作品中還有一些並不勇武的雕像,士兵或迷茫或絕望,身上裹著傷,有的參賽作品的雕塑還包含躺在地上生死不知的美軍士兵,看就讓人很悲痛,這也不合適。

因為越南戰爭在美國人的記憶中甚至惡劣到了,主流美國民眾甚至認為美軍士兵的犧牲都是毫無價值的。毫無價值的東西就不值得讓後人看見,哪怕你犧牲掉了。

你樹起個讓人一看就很悲痛的雕像是什麼居心悲痛,就意味著對死難者的共情,共情,就意味著你承認他們為國家付出的犧牲,就意味著為國家奉獻生命是一種殉道式的榮耀。 眾所周知國家是王

八蛋,只要有機會,美國政府會會分分鐘賣了美國民眾,愛國(愛政府)的是傻又,所以禁止在雕塑中表現士兵為國犧牲。

林瑛的1025號作品就充分考慮到了現在美國主流民眾的心態。這座紀念碑從遠處看過來是看不見的,它和地平線平齊,地面上沒有任何凸起的物件。

“紀念碑”主體低於地平線,是凹槽中道帶彎折的石壁,石壁上面刻著9萬1千多個名字,都是在越南戰爭中陣亡或意外死亡的美軍士兵。為了戰爭失蹤人員在以後發現或確認死亡之後的名字有地方

可刻,石壁上還留有空位以便隨時新增。

從空中俯視,紀念碑是一一個“>”形, 這是士官肩章的典型元素,寓意這是一 座退伍軍人的紀念碑。

這個“>”形凹槽還給人另一種觀感: 傷痕。刻在地上的一道傷痕。

越南戰爭結束已經六年了。

美國也消停了六年,在這段時間未發動任何一場海外軍事行動。

1981年初,美國組織了一個由學者、社會活動家、十幾名記者組成的考察團前往越南訪問,這在越南戰爭結束後是第一次 過去 雖然也有美國人到越南,但都是商人或企業家組團去做生意的。

戰後的越南第一次呈現在美國媒體的面前。

在河內,考察團一時間覺得自己身處的不是越南而是中國南部 這座城市太中國化了,街道、建築風格差不多就是南寧的縮小複刻版。

河內市中心已經有了一個高層建築構成的核心區,在核心區之外,是各種各樣的新落成建築。

“河內像南寧”的感覺也就來自這些新落成建築。從建築風格上就像,從樓層設定看也像:

約有半的建築是6層,這是因為中國的市政建築設計規範法規定,超過6層的建築必須安裝電梯。

約有四分之一的建築是12層,因為中國的市政建築設計規範法規定,超過12層的建築必須有消防通道,電梯至少要有一臺是 可以供消防裝置出入的大電梯。

越南的建築也遵守中國的建築設計法律嗎遵守啊,因為越南是直接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