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萬美元上太空,有報名的嗎

“什麼方國俊落枕這也能發一篇論文 ”

“錢總,這還是發在頂刊的呢,而且這篇論文真不是水文,發表之後在各國業界引起的反響還挺大。”

錢學森翻了翻最近三期的《航天醫學研究》,被這篇論文雷到了。

這篇論文發表在1978年的2月刊,洋洋灑灑6頁紙。研究的主要物件是方國俊落枕。

去年11月,航天員方國俊在天宮3空間站睡了個普普通通的覺,睡醒起來發現他落枕了,就這事。

這是一件普通的事嗎 ..不是。

重力感覺的。

以前中國航天以及全世界的醫學界的認知是:在空間站睡覺怎麼可能落枕呢空間站人是失重的,飄來飄去,睡覺是鑽進睡袋在牆上掛著睡,睡袋固定住人身不讓亂飄,但人在裡面還是輕飄飄沒有

沒有重力感覺,也就是肩膀脖子頭部的血管、肌肉不會被重力壓迫,脖子也不會因此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落枕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但是這不可能的事它依舊發生了。

為了研究方國俊落枕後面的科學原理和醫學原理,真就有航天局的醫學專家從各種角度分析了這件事,並發在《航天醫學研究》上。

不僅中國的《航天醫學研究》發了方國俊落枕的論文,在3月份蘇聯的航天學術刊物也發表了一篇論文,也是研究方國俊落枕的。

在這兩篇論文的雜志出版後,得,美國和日本的研究機構也摻和進來了,在中國和蘇聯這兩篇論文的基礎上,繼續從醫學原理上深挖 深挖方國俊 為什麼會落枕。

現在已經返回地面的方國俊:“我..

中國、蘇聯、美國、日本的醫學專家:你是實驗觀察物件,沒事兒別說話!

所以研究方國俊落枕的論文真不是在水,而是在認真研究人體在失重環境下的適應性問題,現在主要集中在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本能反射式性控制機理。

生長。

到1978年,天宮3空間站已經是”士”字形,有“和平”發展”兩個核心艙和“量子”相對”自然”“晶體”四個常設試驗艙。”自然艙是進行微重力生物學研究的,不過目前在開展的研究是細菌微生物的微重力

對於人體在太空中的生活研究,主要是在兩個核心艙中進行,因為這是航天員的主要活動區域。

由於由中美蘇三國火星計劃已經啟動,目前雖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是航天員如何在天上長期生活’這個問題肯定要最先解決的。

在火星沖日的時候,以化學能火箭遠徵火星,大約要飛行7個月時間。往返14個月。並不是。14個月後返回地球路程可太遠了,得在下一個火星沖日的時候返回地球,這樣才比較有可行性。

億公裡。

火星的公轉週期687天,地球的公轉週期365.24天,它們779.9天“相會” 次,這就是火星沖日。此時地球距離火星5000多萬公裡,如果不是在火星沖日視窗期,距離可就遠了,最遠的時候可能有4

現在三國所能想到的方案就是,在第一個火星沖日前7個月,遠徵飛船出發,在火星沖日的時候飛船和火星相會。完成登陸火星任務後,飛船返回, 但是要等779天後的第二個火星沖日,所以整個火

星任務,宇航員要在太空中或火星上生活779+210天,四捨五入就是一千天。

美國提出,從地球遠徵火星採用化學能火箭推動,加速快;從火星返回地球時,則用sp100空間核反應堆推進,推力小,加速滿,但是返程的時間比較充裕,可以在火星近地軌道上 圈一圈慢慢加

速,蕩鞦韆一樣蕩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