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我想看到吉米卡特的底牌

李秉喆與樸正熙的對話總結起來,主要意思就是:

“三星願意擔當前鋒,提升三星韓國在世界産業鏈中的位置”。

所以一定要成立三星電子、三星半導體。電子廠比碼頭扛大包高階,晶片廠又比電子廠打螺絲高階。比晶片廠更高階的則是晶片設計。

雖然現在晶片廠也告別暴利了,且三星半導體購置的第一條是二手記憶體生産線,利潤更薄,但如果沒有晶片廠打下基本的産業基礎,是無法憑空建立起晶片設計産業的。

這些也是樸正熙與李秉喆取得的共識。

因此,過去幾年時不時去三星薅點羊毛”刮錢補貼政府用度的樸正熙,此次與李秉喆長談之後,一反常態地決定讓韓國政府出頭,成立半導體積體電路的國家研發中心。

在未來兩三年,韓國就這樣建立了由國家隊韓國電子技術研究所(kiet) 牽頭、3家企業資助的6所大學的半導體實驗室隨後、公司研發中心直面市場的多級半導體研發機構,其中韓國政府為半導體

研發體制投入的資金高達2.5億美元。

.

天津。

“我們的16k生産線核心技術是poyii專利,也就是雙層多晶矽柵工藝,但其實整個dra專利才是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的技術基礎。”

拉什耶夫現在沒資格見蔣築英,蔣築英的主要職務還是中央科技小組,在神光集團還兼著技術總顧問的職務,但李三立是現在實際掌管神光集團的總經理。

不過,只聽李三立講幾句中國半導體電子産業是怎麼發展的,大概也夠拉什耶夫回去消化好幾年了。

拉什耶夫:“dra, 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蘇聯購買的4k ra生産線附帶的技術資料裡有詳細的描述。”

李三立: ”dra這個專利的誕生要說回到10年前,但是說到技術的研發,十年前和今天的研發過程是有相似之處的。新的專利... .不是一 句半 句就可以說完的,而且也涉及到一些不便於公開的事情,

所以我們就說說這個dra專利的誕生過程吧。”

十年前是dra的研發還要早兩年,1963~1964年。

當時的技術背景是: 1958年李強、黃昆突破了積體電路技術,半導體産業渡過築基期開始爆發。1963年, 積體電路生産的核心機也就是早期接觸式掩膜光刻機已經疊代了3代,但此時積體電路儲存

動態資料仍然是相當昂貴的,價效比還打不過磁芯儲存器。

電晶體。

1963年,複旦大學電子學報上刊載了篇論文,從資訊理論的理論計算角度,認為可以將一個二進位制數用單個電晶體儲存起來。而實際上當時國內生産的積體電路儲存器,儲存一個二 進位制數要4~6個

這篇論文引起了 輪簡化積體電路儲存器的熱潮。

體管處理。

在1964年 首先出現的是 個理想化的儲存模型,還是複旦大學電子系半導體實驗室的嚴新完成的。這個模型有實體,一塊特製的晶片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個二進位制數的儲存、讀取都只經過一個晶

但這個”嚴新平臺“有一一個問題,電晶體漏電,它得用外接宏觀電路的支援才能儲存數儲據。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儲存器的教學模型, 用來給學生講解積體電路儲存原理的。

第二個簡化儲存結構的嘗試來自北京電子集團實驗室,北電的新結構”鄧式結構”由一個微電容和一個電晶體組成的電路來儲存一一個二進位制數。兩者都是長在晶片上的,基於金氧半導體

(os)技術的電晶體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