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蘇聯半導體産業的問題,並不在技術領域(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七十六章,蘇聯半導體産業的問題,並不在技術領域
李秉喆一開口就直入正題要買蘇聯的二手生産線,說明他真的做過很詳細的功課。
三星現有的産業在韓國國內規模不小,但是利潤微薄一 其實韓國現在所有的企業大多如此。甚至韓國銀行放貸款也沒那麼大膽子給三星半導體放,所以他們想拿下最先進的16k ra生産線有些困
難,但是4k生産線三星應該出得起錢。
二手的4k生産線又比全新生産線更便宜,能讓1974年才成立的三星半導體有更多的騰挪周轉空間。
而李秉喆一出手就直接盯蘇聯人買,他知道蘇聯的這條生産線雖然落成三年了,但是使用率很低,別的廠家的生産線可能算七成新,蘇聯的這條估計得有九成新。出手拿下這條生産線再劃算不過。
李秉喆和蘇馬洛科夫幾個回合交流,初步確定二手生産線可以買,這就解決了小本生意的大問題。
在16k ra生産線的訂貨那邊,大戶們也踴躍發出訂貨意向,生産線訂單的交付日期很快從1977年3月排到了1978年8月。
其中的西門子半導體公司因為西門子門集團正與中國合作研發高鐵系統,獲得了最高的優先順序,77年3月的第一套生産線就是他的。蘇聯排第二,1977年5月拿到, 其餘訂貨公司再依次往後排。
“訂貨會&039;很快結束,各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中國方面,神光、北電手持的訂單定下來了今後兩年的生産排程,不僅如此,現在一臺生産線還沒造,就已經有幾千萬美元的定金入賬了。
各晶片廠商確保了自己在未來三年的記憶體顆粒國際市場競爭中不會陷入技術落後。在訂貨會上他們還對自己訂購的16k生産線提出了些訂制的要求,這方面中方也都記錄下來答應辦到。
蘇馬洛科夫是奉命前來訂貨的,而且他還意外地順手解決了舊的4k ra生産線甩賣的問題。
這套4k ra生産線蘇聯曾寄予厚望。1973年, 蘇聯中央希望能用這套世界第一流的生産 線大批次生産4k記憶體顆粒出口賺外彙的,到1976年已經基本不指望了。這套生産線斷斷續續地生産了少量的
幾批記憶體顆粒,蘇聯車輛工業部接收之後再在這些出廠標稱合格的記憶體顆粒中再挑一遍,選出“體質”最好的一萬多顆記憶體, 裝進了坦克火控計算機裡頭。
這就是4k ra生産線對蘇聯最主要的貢獻:裝在幾千輛t64和t72主戰坦克裡面。
至於現在呢,蘇馬洛科夫給這套生産線找了下家,這就收回了一部分當初花的錢,好事。不管是兩折還是三折甩賣,能收回錢來就是意外驚喜。
什麼,蘇聯坦克還要繼續生産,需要繼續供應記憶體顆粒我們這不是又引進了中國的16k ra生産線嘛!
訂貨會之後蘇馬洛科夫就火速回國了,他要親自跟進韓國人去買二手4k生産線的事情。回莫斯科動作如此迅速,以至於同行的電子工業部生産技術總監拉什耶夫都落在天津沒回去。
好吧,其實拉什耶夫是在天津考察得入迷了,不想這麼早回去。
“我們天津那,就是個大農村,震過了和沒震過之前差球不多,都是亂糟糟的。
拉什耶夫:“我真不是來到了芝加哥嗎”
陪同人員的故作謙虛讓拉什耶夫更加震驚。他現在在天津和平區解放北路的天津廣場,剛抵達神光大廈正門。
拉什耶夫震驚的是中國的城市建設速度,尤其是正要拜訪的神光大廈。拉什耶夫雖然工科出身,但進電子工業部工作後,他對蘇聯部委運作和國家計委的工作流程也是很熟悉了,所以中國這樣太不
可思議了。
神光大廈當然是1969年神光集團(由研製非接觸式掩膜光刻機的神光專案轉化而成公司)遷移到天津之後建的。確切地說是1972年開工的,這時候神光集團的人員規模擴大到已經需要建一座新的大
樓了。
然後,1975年底,327.68米高的神光大廈完工,1976年春節前,蔣築英、李三立帶頭,神光的職員歡天喜地地搬了進去。
在神光大廈旁邊是299米的天電大廈。
天電大廈旁邊是210米的狗不理大廈。(go beieve buiding)
對面廣場是相聲劇院。相聲劇院一左一右, 是兩棟相貌頗為呼應的200多米的摩天大樓:寶龍國際中心、六合國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