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成霍依vs沈波音

(昨晚定時傳送的時候日期設錯了....

閻良航空試驗中心(中國航空器試驗中心)。

1975年4月。

“這位就是西蒙諾夫同志看上去好年輕啊。

聶榮臻在閻良,成飛所第一設計局的同志也隨著他們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第二型原型機抵達閻良。聶帥和團隊握手,打頭的是來自蘇聯的米哈伊爾西蒙諾夫。

西蒙諾夫與聶帥握手,用一口帶川味的普通話回道:“報告元帥同志,我是1929年的人,都快四十六歲了。”

聶榮臻:“宋文驄,小宋同志,兩年前聽過你講的報告。怎麼樣,和西蒙諾夫主任配合融治嗎”

宋文驄:“當然融治,其實我們認識都快10年了。”

西蒙諾夫:“沒有什麼設計理念的分歧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 如果解決不了,就涮兩頓。‘

聶榮臻哈哈大笑:“不錯,不錯。從第一一型 原型機到第二型原型機,首功是成飛領導層讓你們第一設計局的團隊人員重組,其次的功勞,就是你們兩個,正副主任都特別有想法,而且配合得很好。”

第三代重型戰鬥機又叫114工程,由成飛和沈飛6兩個單位競標。成飛研製的原型機叫yj13,沈飛研製的原型機叫yj14。

1973年,成飛和沈飛都把原型機的第一型試製出來了。 那時候成飛和沈飛就都做過了試飛和簡要效能對比。

試飛對比的結果,成飛的第一型原型機yj1301大劣, 比沈飛的yj14差老遠了。

雖然yj14原型機也是用的第二代發動機裝到第三代的機體上湊合試飛的,但yj14各項指標都遠優於yj13, 沈飛團隊突出的就是一個字:穩。

照這樣發展下去,yj14必然無懸念中標。這就未必是好事,因為這才第 階段的效能對比,後面的詳細的技戰術資料對比試飛還沒開始呢。聶帥不希望沈飛贏得太輕松,太輕松的話他們有可能第二

第三階段試飛以及技戰術指標最終定稿的時候會摸魚。

於是聶帥拍板,你們成飛,再努力努力,不能拿這個東西來糊弄我、糊弄空軍。

成飛就立即重組了第一設計局的研製團隊,最重要的是加入了西蒙諾夫。

西蒙諾夫10年前來過成飛當過兩年顧問,宋文驄就是那時候認識的西蒙諾夫。但後來西蒙諾夫頻繁穿梭於中國和蘇聯之間,在成飛做兩年,回蘇霍依做兩年,1972年西 蒙諾夫剛把蘇24”擊劍手”的設

計工作搞定,1973年第四次來成都,立刻就被成飛抓了包,塞進第一設計局。

在和宋文驄碰過頭(還是在老地方成都清江東路大宅門火鍋)之後,宋文驄主動提出,讓西蒙諾夫當一局的主任,他這個前主任擔任副職就可以。

西蒙諾夫擔綱yj13的重新設計工作之後,團隊用了不到2年時間,就把yj1302做了 出來。速度之快就連西蒙諾夫自己都嘖噴稱奇,不過他也承認,超快的設計進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成飛採用了<101nove.ad輔助設計,加快了氣動設計進度,並簡化了設計流程。

在聶帥和設計團隊面前的,就是一架yj1302。 02型原型機共製造了5架,此前在成都已經進行過幾次試飛,證明這飛機能飛,然後派到閻良做競標對比試驗。

聶帥:“這飛機,漂亮。這個東西,是不是叫做邊條機翼和機身平滑過渡,幾乎像是融合在一起。”

西蒙諾夫:“是的,附加於機身或機翼機身結合處的結構體,可以減少阻力,改善飛機的操作性。尤其是在大迎角下,在邊條的前緣將形成強烈的渦流,它向後流經機翼的上方時,能延緩機翼的氣流

分離,增加機翼升力,改善”飛機在大迎角時的穩定性。

聶帥:“航空的,空氣動力學的這些我聽著也是半懂不懂的,但是飛機的翅膀這樣和融合之後,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