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諾夫、宋文驄以及後面的第一設計局團隊表情僵硬地附和著笑了起來。

聶帥”自黑”對空氣動力學半懂不懂,這話他們都沒法接。航空工業內部,凡是懂行的都知道聶帥對大系統的精確判斷能力以及技術直覺都是逆天的存在。

就現在這個團隊有多半人是幾年前發展殲.10c改型時候的成員,聶帥在和他們聊天的時候隨手比劃了個形狀,說“這樣的翅膀看上去也挺協調的嘛,就是不知道好使不好使”。設計團隊領會精

神,把這個翼型複原出來,先用計算機代流體力學方程算了算,哇。再做成模型字到風洞測試,乖乖不得了,真的好用!

聶帥這樣類似的直覺式神奇判斷在成飛以及航空工業內部還有好多傳說。

的必然佈局。

yj1302整個外觀都和前型號不一樣了。現在的yj1302常規雙翼面佈局,雙發、發雙垂尾,發動機進氣道為矩形下斜,這些特徵有點兒和yj14或者米格25類似,但這大概可能是雙發重型戰鬥機

梯形後掠主機翼,翼尖可掛空空導彈或電戰吊艙,主機翼與機體採用大面積長邊條圓滑過渡,發動機進氣口處於機翼邊條構成的連線之下。

考慮到飛行員的空戰視野, yj1302的座艙稍微隆起,座艙之後的背脊也稍微隆起,這樣可在背脊中多儲存一些燃油。機頭的雷達罩有點向下垂的角度,這也是改善視野的必要舉措,讓yj1302看

起來有點“兇狠”,像鷹、華之類的猛禽。

宋文驄:“最大起飛重量30.8噸,最大外掛量6.8噸。沈飛那個機的最大外掛量是8噸,但我們有充分的信心說yj1302的綜合掛載能力強於沈飛的14,它的內油非常之多,比yj14多 了3000升。不用

掛載副油箱就可以滿足空軍的空戰半徑1000公裡的要求。如果掛上三個副油箱,那就是1500公裡。

“機載武器和航電這些個分系統呢,是別的單位負責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這個原型機的機頭頭錐直徑夠大,10個外掛架也夠多,沒問題的。”

聶榮臻繞著yj1302走了圈:“我看過你們在成都試飛的報告,確實是脫胎換骨。競標試飛就要開始了,你們做好準備。”

沈飛所第二局設計團隊。

沈飛所研製yj14的是第二局,第一局在做一個1972年立項的專案,拋開蘇聯同志,自己動手設計殲12米格25的大改。

聶榮臻:“我來看看,你們的原殲14有沒有什麼變化。

顧誦芬:“這個嘛,原殲14還是那個原殲14,外觀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氣動外形方面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改了。我們對內部結構進行了最佳化,現在新造出來的這一批4架原型機的預期飛行壽命延

長了20,且同時還減輕了20多公斤的重量。

聶榮臻:“我剛到成飛那邊看過,成飛的原殲14第二:個原型機進步可不小哦。

顧誦芬:“我們也知道,還去他們那兒瞄了一眼,嗨,怎麼說呢,他們到現在也沒往上裝複合掛架,這就不如我們強。”

聶榮臻:“阮濤同志還在你們二局團隊裡嗎 ”

顧誦芬:“那當然,阮濤同志現在是我們的空戰技術總顧問。’

阮濤,越南人民軍空軍米格21飛行員,1967~1971年參 加過29場空戰,擊落戰績4架: 架f100, 架f4c,兩架f105。從1972年起阮濤到中國,身兼兩職:在哈爾濱的哈軍工航空工程系的現

代空戰教研室,研究空戰技術及今後的發展方形;在沈飛eyj14團隊擔任空戰技術總顧問,用越戰獲得的空戰經驗指導yj14的研製。

聶榮臻:”成飛的空戰技術顧問團隊也增強了,除了原來的越南飛行員之外,還增添了個陳文輝少校,這是周興明從越南帶回來的,陳文輝是寮國上空的外線截擊戰役的空中分隊指揮。”

顧誦芬:“都有越南飛行員,可最終還是要看設計團隊對現代空戰的理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