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國也想阻止蘇聯擴張嗎?(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七章,中國也想阻止蘇聯擴張嗎
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
沙特國王費薩爾在金碧輝煌的沙特”外務宮&039;會見科威特國王派出的使節(科威特王子)。兩個波斯灣鄰國,王室還有親戚關系,會面很親切隨意。
然而,親切隨意的會面現場下一秒就風雲突變。
費薩爾國王的侄子(理論上也算是個王子)費薩爾本穆賽德掏出左輪手槍,給費薩爾來了三槍。兩人距離不到2米,穆賽德開的三槍有兩槍命中軀幹要害。
68歲的費薩爾當天宣告不治。
頭號油霸國的國王遇刺身亡!
可是在現在的中東,這並不算什麼“大事”。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一年多, 各方的仇恨還很強烈。域外強國的態度並不一定都是有效的,該打的還是天天打,只是全面戰爭變成了持續不斷的沖突而已。
人們唏噓的是,之前中東的亂局只是集中在以色列及周邊地區,怎麼難道波斯灣也要出事了嗎
還好,費薩爾遇刺看起來只是個孤立的事件,雖然很‘ 黑天鵝”,但沒有連鎖反應。
新國王哈立德很快登基,政權平穩過度。這個哈立德是費薩爾的弟弟,並且,刺客穆賽德並不是哈立德的兒子。穆賽德他爸的繼承順位還得排在十幾名以後。
穆賽德行刺的主要原因,是為他的兄弟報仇(得, 又一個王子)。
費薩爾國王繼位後,在沙特推行世俗化改革,在沙特引入了電視轉播裝置和電視臺,激起了原教旨伊斯蘭派別的憤怒,這些人武裝圍攻電視臺,穆賽德的弟弟也在圍攻人群當中。沒想到的是電視臺
保安有槍,而且還清色的德國造p5, 穆賽德的弟弟,17歲的小小王子,
不幸被打成了馬蜂窩。
在費薩爾遇刺現場,沙特國王衛隊當場就擒住了穆賽德,四個月後審判斬首。
費薩爾國王的葬禮非常隆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特地從美國飛到沙特出席葬禮,中國外交部長黃華則修改了在中東訪問的排程,原本是敘利亞伊拉克沙特阿聯酋,現在是訪問敘利亞的事兒結束之後先趕往沙特。
其實亨利基辛格上個月剛去了趟沙特訪問,與費薩爾國王長談了兩次並達成了美沙的兩項防務協定。
基辛格的“中東穿梭外交”正在進行。
既然中美的外交部長(國務卿)都在沙特, 那還挺湊巧的。那就見一面唄。
就是沙特的哈立德親王現在還未正式宣佈繼位國王,而且因為葬禮和繼位典禮前後腳忙得不可開交,談事情是顧不上了,有點小遺憾。
“基辛格國
您為了中東的事務忙碌了至少年,確實卓著成效。不過,中國希望看到的是波斯灣國家由於共同的文化和經濟利益而走到一起,而不是因為一個所謂的假想敵。更不希望這個假想
敵是生造出來的。
黃華說的意思就是基辛格的中東穿梭外交,最終誕生了系列的金融協議和共同防禦協議。
美國向波斯灣的油霸國提供安全保證;油霸國將石油收入當中暫時花不完的美元用來購買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債。
這樣美國的國債有了“鐵杆買主”,保證了此後幾十年美國政府的用度,這是基辛格留給美國的兩大外交遺産之一(另一個外交遺産是中美建交),澤被後世幾十年、十幾屆總統。
但是,基辛格向波斯灣各國兜售共同防禦協議的時候,立下的fag是“蘇聯即將入侵”,所以美國願意帶領各位油霸們“一起防禦蘇聯擴張”。
蘇聯的擴張到底有沒有把手伸進波斯灣現在還沒有。最接近的是伊拉克,可在1975年, 薩達姆侯賽因只是說要和蘇聯也搞好關系,還沒有靠向蘇聯,反而是傾向美國多 點。
黃華這番路有點隱晦的詢問,基辛格當然能聽出言外之意。他回答道:“據我所知,中國也與六個産油國簽署了類似的石油貿易貨幣支付協定,雖然比不上歐佩克,但也接近歐佩克的一半了。至於共
同防禦的,這是切實存在的需求,沙特、科威特、阿聯酋、伊朗,每個國家都是依據他們自己的判斷做的決策,並非我強我迫他們。
基辛格說得沒錯, 不是他把這幾個油霸國國王摁住強迫簽的協議,而是油霸國看見以色列周邊到處插了蘇聯的旗子,埃及、敘利亞之類,如果這些地區的蘇聯勢力繼續往東擴,那不就侵入波斯灣諸
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