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16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
1973年5月14日上午。
春末初夏的北京昨天剛下過一場雨,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號編號為sa26000的波音707300加航程版在首都國際機場降落。
尼克松是1949年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元首,這次訪問堪稱歷史性的突破。
不僅如此,在中國的訪問結束後,尼克松還要在5月21前往蘇聯雅爾塔半島,在那裡與勃列日涅夫進行會晤,這是1945之後第 位進入蘇聯國境訪問的美國總統。
10時10分,尼克松走下空軍一號, 鄧主席與尼克松握手。
在軍樂團演奏的中美兩國的國歌聲中,尼克松走過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對中國的訪問正式開始。
..
臺北。
“這個時候才把尼克森訪華的事告訴我們都到了這個時候,我還用得著你們告訴嗎我還用得著你們告訴嗎”
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馬康衛(沃爾特麥康尼)在尼克松出行前五天,才將&039;尼克松即將訪問中國大陸這件事告訴常凱申。得到通知的常凱申氣得渾身發抖,坐在椅子不住地冷笑。
“你們在巴黎讓步,他們釋放了你們的特工,中國乒乓球隊去了美國,美國足球隊下個月要來中國,這些事情都是公開的,因此我早就知道你們想做什麼,不必你來通知我。”
馬康衛盡量讓自己的鋒芒收起來,笑著用謙遜的語氣對常凱申說道:“這是華盛頓做出的戰略決定,還望常總統能夠理解。”
有大損失呀。
常凱申:“去年11月,尼克森贏得大選,我就知道這個人肯定會變,他這個人從政二十餘年,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變。尼克森可謂是掉頭的高手。拋棄盟友,美國於實際利益上有所得,於道義上,確實
馬康衛搖了搖頭:“常總統,美國國會去年以來就海峽兩岸問題進行了很多次辯論,其中有頗多言論就涉及大陸與臺灣的道義問題。
常凱申:”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全國各地群起響應,推翻了滿清王朝,次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把持下的民國政府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先總理孫中山為實現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為挽救中
國之命運繼續奔波。二次革命、討袁護法,就任非常大總統。我有幸追隨孫中山,在廣州建立黃埔軍校,從此為三民主義而奮鬥,距今已五十年矣!
“經北伐一役,民國始得統一, 後又八年抗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與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肩作戰,結下血盟,我們是美國幾十年的親密盟友!怎可說拋棄就拋棄呢
馬康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的共産黨人和國民黨人,都是美國的盟友。”
常凱申:“可是中華民國才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美國的盟友是中華民國而非中共的政權!中國與美國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時候,中共的政權還木有建立呢!”
馬康衛決定轉換話題,最近兩年常凱申神神叨叨東扯西扯,你跟他說現實他跟你說歷史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常總統,肯尼思拉什先生將在下個月訪問臺北。希望到時候您能同他盡可能多地交流問題。”
肯尼思拉什,尼克松上任後任命的國務卿。
此時需要一個人去臺灣, 和常凱申以及他的中華民國把該談的事情談妥。在考慮訪問臺北入選的時候,尼克松肯定不會考慮自己親自去,副總統也不適合去。
還是派個國務卿去吧。
如果沒什麼意外情況,這可能是美國國務卿對中華民國的最後一次正式訪問了。
北京。
尼克松落地之後,與鄧主席會談、與陳總理會談。
再之後,主席在書房會見了尼克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二十四年之後,美國的總統才踏上中國的土地進行第一次友好訪問,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我們應該早一點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