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常凱申,你有罪

(今天回家晚了,第二更估計12點以後,早睡的同學明早再看二更吧)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大勝利蘇聯鋼鐵産量首次超過美國》

“近日,國家計委和統計局正式公佈了1970年的國民經濟資料統計。在1970年, 蘇聯的鋼鐵産量達到了11789萬噸,而美國為11701萬噸。蘇聯鋼鐵産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

“美國的鋼鐵工業自1960年起進入增長緩慢的時期,從1960年到1970年, 其鋼鐵産量僅從9500萬噸增長到11701萬噸,而蘇聯1960年鋼鐵産量為6529萬噸,1970年增長至11789萬噸。

美國。

“到目前為止,蘇聯的鋼鐵工業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蘇聯各地,還有3座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6座中型鋼鐵廠正在建設中,未來的蘇聯鋼鐵産量將一直持續地居於世界第一位,甚至可能大幅度領先

“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是蘇聯鋼鐵工人及各行各業勞動者辛勤努力的結果,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最好證明。”

1970年的經濟資料,各國是1月底2月初有了初步資料,經過核驗後在2月底發布。而蘇聯是在1970年4月發布的。

《真理報》馬上撰文宣傳這個對蘇聯工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的裡程碑。

不過在鋼鐵産量這個領域,蘇聯的資料沒什麼貓膩,遍佈全蘇聯的鋼鐵廠、礦山、濃煙滾滾的焦化就是明證。

在1970年,蘇聯生産的鋼鐵除自用外,甚至還出口了330萬噸到中國,其中按重量算,大頭是從哈薩克就近向新疆出口的普通鋼材,按價值算,大頭是其中的30多萬噸特種鋼和合金鋼比較貴。

但是《真理報》的這篇文章還是稍微有點問題。對,他只對比世界鋼鐵産量的top1和top2,其他國家就忽略了,主要是不想提中國。

自68年8月捷克事件之後,蘇聯的輿論機器是受到了灰衣主教蘇斯洛夫的特別關照,讓他們稍微控制一下贊揚中國的頻率。

中國排在世界鋼鐵産量的第四名。

前5名分別是:蘇聯1.1789億噸, 美國1.1701億噸, 日本9330萬噸,中國7700萬噸。

第三和第四名的漲幅都非常巨大:日本是從1969年的80萬噸,中國是從6500萬噸漲到7700萬噸。

實際上從1960年到1970年,日本和中國鋼鐵産量的漲幅都遠遠高於蘇聯也高於美國。比如日本是從2248萬噸漲到9330萬噸,中國則從不到2000萬噸漲到7700萬噸。

而且,中國國內的鋼鐵産量仍然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剛才已經說了從蘇聯進口了300多萬噸鋼鐵,此外還從西方國家進口了300多萬噸。

《鋼鐵行業國際化、低碳化是今後發展的主流方向》

“在上鋼全採用進口鐵礦砂的寶山鋼鐵廠投産之後,1970年, 唐鋼新廠2、3號高爐投産,這兩個高爐與寶山一樣,也採用進口鐵礦砂冶煉。

1970年,中國從國外進口了2500萬噸鐵礦砂,摺合鐵元素120萬噸。全年鐵礦自給率約為80,在未來隨著中國鋼鐵産能的繼續快速擴大,鐵礦的自給率可能還會有所降低。”

“煉鋼所用的煤炭和焦炭方面,中國大部分地區的鋼鐵廠可在附近找到充足的煤炭資源,但也有少部分例外,如廣西的柳州鋼鐵廠欽州分廠,已著手使用來自越南的煤炭煉焦。這主要是因為從盛産煤

炭的北方省份運送煤炭到廣西南部,其運費比從越南更高的原因。

“曾幾何時,中國是一個極度缺乏國際硬通貨的國家,在那個時代,我們在發展工業時往往以一切著眼於國內解決為目標,只為了省幾個外彙。在&09;時期,中國就是靠出口農特産品和礦産,保證

了一五計劃建設所需的外彙資金。

“當工業發展到一 定程度後,中國的工業體系建起來了,透過引進和自研,製造業生産的産品逐漸具備了國際競爭力,部分産品甚至具有了價效比方面的很大優勢,出口繁榮了,進口也就不必再錙銖

必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