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我們進口的資源,其中也有一些會再出口: 進口的鐵礦石,在中國冶煉成鋼鐵,用鋼鐵製造機器或日用消費品,而這些質優價廉、設計精巧的商品再賣到國外。

“由於機器化大工業生産的巨大威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花1美元買回來的鐵礦石,製成工業品出口到國外的時候,可以賺回10美元。”

“進口資源用於工業生産,在國內的製造業水準能夠保證的前提下,永遠是不虧的。”

“低碳化則是新近提出的鋼鐵業發展方向。”

“1969年初冬,唐山出現了長期的城市霧霾,最長的一次持續了16天; 1970年, 初冬霧睡擴散到華北的7座城市。而這7座城市,基本都是鋼鐵或煤炭工業集中的城市。”

“在中國的鋼鐵産量還未破億噸的時候,便出現了城市霧霾,如果中國的鋼鐵産量達到1億噸、2億噸、3億噸甚至更高呢”

“鋼鐵工業的裝置, 一方面要提高自動化程度、降低噸鋼生産成本,另一方面,則要控制鋼鐵工業的汙染,包括對大氣的汙染和對水體的汙染。在國務院下發的最新檔案中,就制定了逐步更新鋼鐵工

業裝置、向低碳低汙染發展的道路。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低碳化的鋼鐵裝置也是與降低噸鋼生産成本不矛盾的。鋼鐵生産中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能源 電力消耗和煤炭消耗,最後都可以折算成碳排放量。在這方面減少消耗,也

就相當於降低了噸鋼生産的物料開支。

“當然,採用新環保標準之後,鋼鐵工業的工廠建設投資會增加,這是一個需要從全域性權衡考慮的問題。

“新落成的鋼鐵廠將會採用新的環保標準:舊鋼鐵廠隨時間的推移逐漸淘汰,在舊鋼鐵廠進行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時,也隨之完成符合新環保標準的技術改造。這樣就即可兼顧老廠的運營,讓其保持

一段時間的盈利,保證鋼鐵工人的就業,同時也能逐漸將鋼鐵工業的環保標準落實下去。

..

《真理報》為蘇聯鋼鐵産量躍居世界第一而歡欣鼓舞,中國則在《人民日報》大談鋼鐵業的噸鋼成本、碳排放量。

現在噸鋼成本最低的國家不是蘇聯,也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就是這個煉鋼的兩大原料鐵礦 和煤炭全都要進口的國家,現在的噸鋼成本在世界主要鋼鐵生産國當中是最低的,比美國低10左右。

中國也只是做到了和美國近似,和日本還有點兒差距。當然,在大連和新唐山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噸鋼成本可能和日本接近。

而蘇聯的噸鋼成本實際上可能已經高於中國了,只是因為蘇聯鋼鐵廠的出場價計算的時候,對鋼鐵廠固定投資的資金成本完全沒有計算在內,因此蘇聯鋼鐵出廠價不比中國高多少。

換句話說,中國從蘇聯進口鋼鐵供自己用,是薅羊毛了。

...

《白宮對即將開始的第二次周董會談充滿期待》

“昨日在白宮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被問及臺灣海峽問題時,表示美國對第二次周 董會談感到樂觀。

“發言人聲稱,第二次周董會談同樣是在美國的促使下進行的。

“當記者進一步發問,美國是促使的中共還是中華民國,發言人坦誠回答道:美國主要是促使中華民國的領導人改變態度。”

“發言人表示:臺灣和越南是困擾西太平洋地區的兩大安全問題,美國正在力爭降低越南戰爭對中南半島內部以及相關國家的影響,但是,中南半島的和平並不只是美國個國家做動作便可達到目標

的,還需要中國和蘇聯的參與。美國認為,應以新的日內瓦會談代替之前已經會談了許多次的巴黎會談機制,新的日內瓦會談應該包括美國和蘇聯的代表。

“白宮的這一話語似乎暗示,美國期待中國在越南問題上對美國予以讓步,而同時,美國可能願意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提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