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英國宇航員在廊坊

”1 a good!我很好!謝謝!”

河北廊坊,航天員訓練中心。

劍橋大學國王 學院研究員馬丁:裡斯從10米深的失重水池吊上來,吊鈎勾著他宇航服(潛水服) 背上的鐵環。在空中馬丁:裡斯揮了一下手,還動了一下腳,反作用力讓他在空中旋轉起來,馬丁:裡斯

幹脆就對現場的幾名工作人員揮手挨個打了 圈招呼。

失重水池可以讓宇航員模擬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如何工作,宇航員+宇航服的密度剛好和水樣,在水中處於飄浮狀態,可以訓練宇航員在空間站中如何移動自己和操作裝置。

當然,失重水池只能讓宇航員提供訓練動作的環境,如果要讓身體每一個細胞都體驗失重的狀態,那還是得失重塔,把一一個小艙往塔頂一拋,然後自由落體,小艙裡面的宇航員就有+幾秒鐘體驗失

或者玩得更大一點,讓一架飛機飛到高空然後自由落體向下紮,這可以獲得一兩分鐘的失重 體驗。

劍橋大學選出的兩名科學家1970年初抵達中國,在中國訓練了一年零三個月,到現在兩人都達標了。

馬丁裡斯今年29歲,本科、博士都是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生導師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丹尼斯夏瑪,博士畢業後,1969年成為劍橋國王學院的研究員,然後在幾十個報名者中憑借過硬的學

術底子和比較優秀的身體素質,入選英國中國航天觀測合作計劃的英國宇航員名單。

也就是說,他和霍金是同門師兄,馬丁裡斯的研究方向是類星體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即使在中國進行宇航員訓練,他也直在琢磨類星體,上個月剛剛提 出“巨型黑洞是類星體的能量源泉”,因

為發布所在地的緣故,馬丁裡斯把他的這個猜想稱為“廊坊猜想”。

英國選拔出來的另一個宇航.苗..,約瑟琳伯奈爾,是個妹子。

約瑟琳伯奈爾今年28歲,本科在格拉斯哥大學讀的,1969年 劍橋大學紐霍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研究方向也是類星體。

英國中國航天觀測合作計劃,啟動的時候稍微遇到了些波折,但之後還是比較順利地進行了。

中美蘇上太空的第一名 宇航員都是從資深飛行員裡挑出來的苗子再經特訓,但隨著載人航天發射次數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成熟,對上太空的人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了。

先是蘇聯把一名普通的機電工程師送上了太空,然後蘇聯又送了一名醫生上去。美國晚一些,但雙子星計劃的最後兩次發射,也送了工程師上去。

中國上次進入空間站的也有名工程師,負責操作觀測儀器。馬丁.裡斯和約瑟琳伯奈爾接受的訓練和那名工程師差不多,甚至兩人的訓練成績還要好一一些。

“訓練科目全部結束,但我們上太空的時間是7月份,這是不是意味著,接下來三個月我們會很閑”

馬丁裡斯問宇航員訓練基地教練隊的周隊長。

.... .是的。當然,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訓練量,維持狀態。”

約瑟琳伯奈爾:“那就太好了,我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到類星體研究。”

馬丁裡斯:“還可以去中科大找吳顯之。”

馬丁裡 斯在劍橋讀博的時候和吳顯之合作過,半個同門師兄。約瑟琳伯奈爾也聽說過吳顯之,廣義相對論和字宙學的研究者圈子不太大。吳顯之1969年回國加入國家的高等教育擴張事業,協助創辦

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分校物理系,但是一合肥分校現在樓還沒蓋完呢,吳顯之目前還在中科大的本部,常住北京。

...

“你們從廊坊回來了正好,今天是發射天宮2a的日子,我們可以去北京的航天指揮中心同步觀看現場直播。

在中科大,吳顯之和兩人約了頓便飯,吃飯的時候吳顯之告訴馬丁裡斯,今晚9點50分是天宮2a的發射視窗,三人吃過飯之後到航天指揮中心觀看運載火箭發射,時間剛好。

馬丁裡斯:“航天部門是隻邀請了你到現場吧‘

吳顯之:“嗯,但是,因為你們兩人之前是備選航天員,經過了身份審核,所以你們倆到現場的話,可以臨時加人。”

吳顯之說到這,低頭翻翻他隨身帶的包,從裡面掏出一塊黑乎乎但泛著金屬光澤的磚。

磚頭翻過來一面,露出了上面的數字鍵盤和一小塊液晶螢幕。

馬丁李斯:“這是電話小型無線電步話機還是像無線電步話機樣的電話

吳顯之:“這算是,行動電話,obie phone。..錢主任, 是我啊,中科大的吳顯之。呵呵,那兩個英國備選宇航員,我的朋友,今天從廊坊回到了北京,如果他們也想和我一起進起入航天指揮中心

觀看火箭發....找向書記就行了好的,我這就給他打電話。好的,給他辦公室打電話。

馬丁:裡斯: ”obie phone,嘖嘖。中國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用最新的科技帶給大家驚喜。

吳顯之:“我聽朋友說,這個科技說新算新,但溯源的話有十幾年歷史了,中國的計算機和通訊部門在1958年就測試過蜂窩系統和行動通訊.我也不太瞭解這個東西,反正應該是叫這個名兒。但

是,行動電話這個東西,現在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