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英國宇航員在廊坊(第2/2頁)
章節報錯
約瑟琳伯奈爾:“貴不是問題,我在回英國的時候一定要買一部帶回去。”
吳顯之:“這得在倫敦市裝一種叫做無線通訊基站的東西, 當然,我覺得倫敦市政廳採購和建設無線通訊基站應該也不難..
航天指揮中心。
白霧。
吳顯之三人9點半到的,指揮中心牆上的投影幕布上,太原航天發射中心的2號發射塔已經燈火通明,乳白色的火箭矗立在畫面正中,加註燃料的管路正在撤去,火箭中下部有兩個地方在飄著淡淡的
在現場的孫家棟給三人介紹:“這是天宮2a,好像是第二代空間站擴充套件性,也叫第2.5代空間站。比你們以後要上的天宮2大點。”
馬丁裡斯:“為什麼不叫第三代而叫第2.5代
孫家棟: “基本上是按照空間站的結構來分代的。第一代空間站有1個主艙、1個介面, 用來與載人飛船對接。第二代空間站有1個主艙、2個介面,其中一個是與載人飛船對接的,另一個與貨運飛船或
者臨時實驗艙對接。馬可尼公司製造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儀就是裝在臨時實驗艙裡的。
“天宮2a也是兩個介面,但它的主艙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分別用兩枚火箭發射上天,然後對接緊固,這就讓宇航員的生活起居以及實驗儀器留了更大的空間。但錢主任認為,這仍然不是第三代空間
站,只是主艙擴大版的第二代空間站。
“第三代空間站會是一一個立體的結構,最多可以擁有5個主艙。
吳顯之:“就是說,第三代空間站的實驗艙可以作為永久結構的一部分長期掛在軌道上,不用像現在那樣臨時掛靠了。”
孫家棟:“是啊。比如說馬可尼艙,就只能掛1年。下個月我們發射一枚火箭,帶一艘貨運飛船與天宮 2對接,必須在下個月發射, 因為天宮2已經發射了兩年要抬升軌道了,這艘貨運飛船是帶了火箭
發動機和燃料的,對接上去之後點火,把天宮2的軌道再抬高幾十公裡,然後貨運飛船拋掉,再然後才能迎接馬可尼艙。馬可尼艙對接完成之後,你們宇航員再乘坐神舟飛船上去,和天宮對接。
”5,4,3,2,1,發射!”
投影幕布上的實時畫面,搭載天宮2a”甲艙”的長徵4順利點火。火箭先是穩穩上升,然後在發射場上空微微轉向,繼續加速鑽向夜空。
攝像機切換成長焦繼續跟蹤火箭,直到光點快要在畫面中消失時,單個的光點突然分成五個,其中4個又慢慢熄滅 這是助推器分離了。
助推器分離之後又過了幾分鐘,北京指揮中心爆發出掌聲,這表明這次航天發射的運載火箭部分任務圓滿完成。
馬丁裡斯:“現在, 中國人在太空中有兩棟房子了。蘇聯有一棟。美國..
吳顯之:“美國沒有,不過他們有阿波羅飛船。
馬丁裡斯:“我有點到現在還不太理解,中國航天的技術相當成熟,為什麼中國不啟動自己的月球計劃或者火星計劃呢美國人都已經猜測過好幾次了,說中國人的志向是火星。”
吳顯之:“這得問孫主任了。”
孫家棟:“未來我們會有這方面的計劃的,但現在離正式立項還早。其實,按照我們的路線圖,如果要載人上火星,那我們得先把空間站玩明白了,尤其是第三代空間站,這是五五計劃航天工程的重
點。”
吳顯之:“你們要把空間站加速飛往火星
孫家棟: “這個目前還沒有定論,我們重視空間站,是希望在空間站裡測試人類在太空中連續生活1年甚至兩年到底可不可行。第二代空間站太小了,只有第三代空間才有足夠的空間、有足夠的物資
讓宇航員居住1年。
在天宮2a”甲艙”發射前一個月,美國發射了阿波羅14號飛船,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載人登月。
1970年4月,阿波羅13號出事故而引得全世界關注,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甚至度追平了阿波羅11號。阿波羅14號就沒這個待遇了,它發射上天之後一切都很平穩,因為阿波羅13號故障的隱患在過
去一年改進排除掉了,它的液氧儲存罐再也不會爆炸了。於是阿波羅14號的收視率又掉回了阿波羅12號的水平。
冷戰的航天競賽正在成為超級大國之間的“眼球競爭”,誰幹的事情更出彩、更有戲劇性,誰就能有更高的關注度。
至於其他的因素,你又試成了什麼新技術啊,這枚火箭的設計有多新穎啊, 路人觀眾們不關心。
孫家棟:“其實,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在很多時候存在著極大的浪費。不是說發展航天浪費,航天技術對整個工業科技的帶動和提升還是很大的。但有一些專案 ,美國和蘇聯在立項的時候並沒有
考慮到經濟效益,而是過分著眼於搶先效應。只有中國,是從全盤或者說全域性的高度去看航天對國計民生的實際效益。
馬丁.裡斯:“我好像明白一些了。..劍橋和皇家物理學會的那幫老頭子說,我們的馬可尼艙掛靠以及航天員的發射,皇家物理學會是要付錢的,對嗎”
孫家棟猛烈搖頭否認:“啊啊,你想到哪去了,這是涉及人類基礎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我們就是開了個成本價。... 是成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