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萬多馬力的機型了,支援更大噸位的油輪。

李巖峰說這話的時候很有底氣。

發展超級油輪和超級礦石船的國家戰略是十年前就鋪開的,而同期鋪開的還有這些超級船的動力系統技術發展。

在十年前還是蒸汽輪機大行其道的時候,江南動力就確定了走低速柴油機的路線。當然,低速柴油機技術突破需要時間,因此中國設計建造的前兩型超級油輪用的是蒸汽輪機,但只是簡單地進口成

品或者進口零件組裝而已。到1971年, 低速柴油機出成果,國內巨型船舶的動力瞬間就超車。

德洛斯:“李經理,首先我們需要確認一點:在注資之後,江南動力所持有的核心技術專利將作為你們的技術入股,也就是說,新廠擁有這些專利的相應權益。”

李巖峰:“我們當然是以技術入股。確切地說,是技術、土地和團隊。但是,我猜你想問的是,將來的新廠擁有技術權益之後,對外做專利授權的收益的問題。”

德洛斯:“是的。”

李巖峰:“如果我們對外國授權專利使用,收益當然也歸新廠,收益也按照各自的股份分享。但是,對外國轉讓或者授權專利要符合國家法律的規定。”

德洛斯愣了一下:“國家法律”

李巖峰:“不要說你們不知道,我們這法律還是參照了美國和英國的同類法律制定的。”

德洛斯:“那我就知道會是什麼結果了。”

李巖峰:“別那麼失落,投資能保證你們賺錢,這還不夠嗎。再說了,對外國的專利授權要接受審查,對國內其他廠家授權我們的低速柴油機專利,受到的限制肯定就小得多。”

德洛斯立刻變了臉色:“授權 為什麼要授權給別的國內工廠你們應該獨佔巨型柴油機的生産!”

李巖峰:“因為,我們國內還有一個反 望斷..

....

德洛斯的意思是,這個動力廠手持的專利除了用來給自己造大型低速柴油機,還可以賣專利,坐地收錢(專利使用費),投資的收益就更高了。

但李巖峰一提到對外專利授權有法律限制,德洛斯馬上就想,完犢子了,核心技術轉給外國會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

不過,事情倒也沒德洛斯想的那麼嚴重。江南動力手裡掌握的低速柴油機技術,初期肯定是抓在自己手裡獨家享用,但到幾年之後,國家可能會逐步對外授權一些。

初期自己抓在手裡不外賣,也不是擔心國家安全問題,而主要是想盡可能多創造國內的就業崗位。

單臺能驅動30萬噸巨輪的柴油機有幾層樓高,一般來說軍艦是裝不 上的。而且論功率密度,大型低速柴油機也低得發指,不如高速柴油機也不如蒸汽輪機,它就是省油,皮實耐用,特別適合對運營成本斤斤計較的民船,在軍艦上裝它就是災難。

正因為如此,低速柴油機的生産廠做擴産幾倍的計劃時,國家資本沒有介入到其中,而是試試看能不能用外資。

要是換燃氣輪機或者電子半導體的核心産業鏈條上的東西,那可能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

《1970年世界資本:德國居榜首》

“1970年,一共有160億美元的資本從華爾街流向德國,相比之下,日本獲得的華爾街資本為113億美元。”

“從投資上來看,日本民眾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儲蓄率,並且儲蓄額自1950年後開始了快速的增長,這部分儲蓄一直是日本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德國在去年獲得的華爾街投資遠高

於日本,但日本的經濟增長率並不比德國低多少。

“從神武景氣開始,日本的儲蓄率就維持在35的高位,在1969年和1970年, 日本的儲蓄率連續兩年達到40。甚至在某些時期,日本出現了波以投資帶投資的模式。”

“日本的本特殊之處在於,他既在長時間裡保持了極高的儲蓄率,還從60年 代起在國內出現了耐用品消費浪潮。

“1970年,華爾街資本在德國和日本的收益分別達到了25億和40億美元。

“是以製造業獲得利潤,還是以投資獲得利潤在美國,這個問題之前是沒有明確答案的。但隨著美國國內環境的變化以及世界貿易和資本流動的加劇,現在恐怕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已經將後者視為了

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