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打中國牌果然管用
章節報錯
第二十八章,打中國牌果然管用
“布拉德福德!德怎麼樣?五角大樓的老爺們透過預算了嗎?”從會議室出來,布拉德福德帕金森後背全是冷汗,手都抖得拿不住打火機了。在會議室外的秘書小房間,導航小組的另兩名骨幹,詹姆士伍德福德和中村拓志立刻站起來問帕金森:“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我對他們噴了整整一個小時的口水,五角大樓依舊無動於衷,最後我打了中國牌,他們立刻態度大變。…….就透過了。”伍德福德:“五角大樓遇到中國的刺激就能煥發出無限的潛力。以及財力。”帕金森:“可我以前所知的不是這樣,所以我以為五角大樓的刺激敏感點是蘇聯。你知道的,兩三年前,蘇聯的一種什麼坦克出現在駐東德叢集,整個美國陸軍部爆炸了.….好像是叫t64。”伍德福德:“確實有文章說了,現在北約的坦克,不管是x30,對上t64都毫無勝算。美國已經和德國聯合要設計下一代主戰坦克了,是不是叫bt70的資訊,152毫米的主炮,哇可真粗。還有飛機,你特知道1969年蘇聯在莫斯科航展上露面了一種叫做米格25的戰鬥機,現在美國空軍也不安穩了。伍德福德:“是這樣的,其他的領域,蘇聯的刺激對美軍影響最大,但是在電子領域,中國的刺激對美軍影響最大。在越南美國空軍已經吃過兩次中國電子裝備的虧了,不,三次。”伍德福德說的三次吃虧,第一次是1965年,美國對北越展開大規模空中轟炸,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飛機損失慘重。第二次是1966年,美國空軍拿出了壓箱底的電視制導導彈突襲清化大橋,結果被
中國、北約早就準備好的煙霧發生系統給幹擾了。
第三次現在還沒有公佈,好像也是關於清化大橋的事情,好像也是美國空軍用了壓箱底的新型武器要炸清華大橋,然後又被挫敗。
這是在五角大樓被中國刺激之後的結果。除了軍方,民間的電子、半導體領域,美國也被中國刺激得很嚴重。早兩年前,美國學界就有文章呼籲重視這個問題。這不只是越南戰場上美軍吃虧的問題
也不只是北美計算機和半導體市場被中國拿走30份額的問題。這個問題...這麼說把,往大了發揮,有可能導致美國的整個冷戰邏輯變得不通。自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西方世界對蘇聯展開全球遏制,開啟冷戰,美國對美蘇之間的冷戰競爭是這樣理解的蘇聯是一個沿襲了沙俄擴張主義傳統、披著共産主義的皮的”紅皮沙皇”,加上高度極權的國家體制,這使得蘇聯具有十分強烈的擴張性質,必須對其進行防範、扼制,壓縮蘇聯的生存空間。同時,蘇聯這種極權體制最後必然會走向僵化,體制的僵化首先會表現在生産效率難以提高,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基礎科技探索能力不足。因此,只要對社會主義陣營進行扼制封鎖,不
讓他從西方獲得最先進的科技和技術裝備,西方的勝算就很大。
兩者結合,這就是美國敢於掀起冷戰、和蘇聯不死不休戰了四十多年的基本邏輯。第一是我必須打這一仗,第二是我能贏。好了,現在中國登上大國舞臺了。因為中國,這個基本邏輯出bug了。社會主義體制生産效率難以提高?那你怎麼解釋現在全世界到處都出現而且越來越多的物美價廉的中國小商品?怎麼解釋中國現在那麼多城市轟隆隆拔地而起,三天一層樓的?社會主義體質創新能力不足?這個,哈哈哈哈哈看看ib殺得灰頭土臉。十八摸都這麼狼了,美國境內的其他計算機廠商那就只能用屍橫遍野來形容。中美知識産權談判進入最後階段,雙方開始統計相互提前註冊的專利,這時候美國發現,對現在的半導體行業有重天影響的技術專利,中國佔了天概47,美國只佔35。世界其他一百多個國家合計共佔18。在1970年,美國漸漸有了各種各樣的新論點,用來解釋現在冷戰遇到的怪現象,而且不少人在建議美國重新調整戰略。在這些新論點中,接受度最廣泛的是一種論點是”把紅色中國和紅色沙俄區分開來”。這是很明白的,蘇聯是“紅皮沙俄,底子還是沙俄。紅色中國底子就是中國,五千年一直嘉立在那裡。臺灣?學者提出這種論點就意味著他否定了美國的臺灣政策,認為美國扶持臺灣讓它獨立於中國之外是一種民族國家之間競爭的國策,而不是為了什麼道義。既然你是用臺灣來遏制中國,也怪不得
中國對臺灣此牙對美國也不滿。
越南?這種論點認為,中國認為與它毗鄰的國家的安全問題也是自已的安全問題,這有什麼問題,其他大點兒的國家不都這樣看待自已的國家安全的嗎
中國支援北越統一南越,好吧就算按美國政治正確的話術,是“支援北越侵略吞併南越”,可中國吞併北越了沒有?也沒有。中國也沒吞併朝鮮,也沒吞併寮國緬甸。因此,越南的問題也不應視為中國在中南半島的擴張,而應解釋為“中國主導的中南半島秩序與美國所想要的中南半島秩序”存在沖突既然把這兩個問題都重新解釋了,那怎麼做就很明白了。首先是解決臺灣問題,把臺灣賣了,不不不,把美國對臺灣的安全保證去掉,然後盡快撤出南越,解決這兩個問題之後,中美緩和,這樣美國就只用對付蘇聯一個。此外,從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之後中國的反應看,中國和蘇聯並不是事事在一條戰壕內,這種觀點在學術界得到的支援還挺廣泛的,比如喬治凱南就支援這種做法。但現在白宮似乎沒空管這事。這種頂層戰略的更改意味著要動美國的國策,可沒那麼容易。白宮約翰遜總統現在頭疼的三件事是:越南,越南,還t的是越南。
《美國已無可能在越南取勝》“自1969年以來,美國武裝部隊在越南似乎已越來越缺乏鬥志。”“五角大樓曾認為1968年的春節攻勢是整個越南戰場的轉折點,可後來證明,1968年下半年的平靜只不過是越共戰鬥力增強之前的間歇期。”“在幾個月前,五角大樓又表示增強過的越共再次被美軍打回原形,越共的戰鬥力即將耗盡。可在1970年,我們從2月份等到3月份、4月、5月,越共的戰鬥力並未耗盡。”“到5月20日,美國在越南的駐軍人數已達到58.7萬人,越南是這個世界上美國軍人最多的國家,超過了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也超過了美國本土。”“1970年4月份,美軍在越南陣亡1334人,實際上,美軍在1970年每個月都在越南陣亡超過1000人:1月份1170、2月份1003、3月份1214、4月份1190、5月份1334。”“這絕不是戰爭快要結束的徵兆。”“相反,美軍在南越已經悄悄完成了一次戰略收縮。美軍的地面部隊不僅不越過北緯17度線,他們甚至現在已經放棄了北緯16度線以北的所有陸軍和空軍基地。現在五十多萬美軍大部分集中在西貢和
湄公河流域。
“即使如此地集中兵力,美軍仍未能肅清湄公河流域的越共,反而在湄公河流域每個月葬送超過700名美軍士兵。”
《華盛頓郵報》的文章盤點了1970年頭五個月美軍的行動,得出了非常悲觀的結論美國媒體的悲觀情緒是和美國民眾的情緒一體的。現在美國已經將徵兵的智商要求降到了75,這些幾乎是輕度智障的兵員徵募了10萬人,送到越南戰場之後讓美軍的基層軍官和士官鬼哭狼濠。但這10萬人現在也差不多用完了。按照美軍現在的兵役標準,入伍之後被派往越南的,在越南堅持滿12個月,就可以無條件輪換,回到其他地方的美軍基地駐地,混到退伍。輪換著輪換著,美軍漸漸就發現,能用於抽調輪換的人力資源又不夠了。去過一次越南的兵,不可能再派他去第二次啊。除非他主動請求要去,可誰特麼的主動請求第二次進入越南...“惠勒將軍,我們必須減少在越南的駐軍了。最好是不超過50方。”在五角大樓,剛剛就任陸軍參謀長的前駐越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向參聯主席厄爾惠勒提出了減兵建議。厄爾惠勒:“威斯特摩蘭,你在越南的時候,每星期都在要求增兵。”威斯特摩蘭:“但我現在是陸軍的參謀長了。將軍,現在美國陸軍全球的兵員都十分緊張,在東德,我們宣稱自已的駐軍有40抽調到越南作戰,但實際上被抽調的兵員有60。在日本和韓國這個比
例更高。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有過越南作戰經歷的人太多了,現在已經超過了200萬人。
厄爾惠勒:“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普通士兵都安全回來了,並且退役了。”威斯特摩蘭:“問題就在於此。坦率地說,一個美國青年,無論他之前有多愛國、多麼痛恨越共,只要在越南的爛泥裡呆上12個月,回到國內他多半會成為堅決的反戰主義者。即便因為他去過越南我
們不會再徵召他,但這個人因為參加過戰爭而被社會排斥,這就使得這種越戰老兵成為問題很大的社會群體。
厄爾惠勒:“這是國內政治的問題,我們無法為此做什麼或者改變什麼。”
白宮。
“參聯會幾個參謀長和部長聯合署名的報告。”約翰遜剛剛看到的的報告。“建議我們削減駐越美軍規模,削減到50萬人以下。休伯特,你如何看待?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我擔心這可能沒有多大意義。”約翰遜:“為什麼沒有多大意義?”漢弗萊:“除非我們能繼續削減,從50萬人削減到40萬人、30萬人、20萬人,最後完全退出南越。否則這就沒有意義。美國仍然在捲入戰爭,而我們的支援率還會繼續下降。”約翰遜:“那就是說,您建議我們撤離越南戰場?”漢弗萊:“我們可能犯了一個錯誤,我們早就應該結束這場戰爭,可它卻一直拖到了現在,這就讓美國很難擺脫這場戰爭。.….但是,約翰遜,我們必須擺脫它,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