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載人航天國際合作

阿波羅13號要是平平穩穩登月再平平穩穩回來,絕對不會有現在這麼高的關注度。現在不只美國人,全世界都在關心飛船上那3名宇航員的安危。中國表示空間站有儲備的水和氧氣,可為阿波羅13號開放以提供協助;蘇聯表示現在馬上可發射一艘聯盟飛船;甚至歐空局也表示只

要有用得著的地方盡管開口。

此時此刻,阿波羅13號已經從月球繞了回來,接近地球。現在宇航員搞明白了阿波羅13號的爆炸發生在哪兒:是燃料電池的液氧罐爆了。燃料電池是液氧+液氫為燃料,在發電之餘,氫氧燃燒産生的水還要供宇航員飲用。液氧罐爆炸之後,指令艙的電力供應供中斷,氧氣只剩應急的吸收二氧化碳的闆闆,連水也沒得喝了。還好宇航員在飛船上清點剩餘物資,發現還有3.7升水,三個人靠這點水撐看應該行。現在休斯頓的計劃是讓阿波羅13號直接返回地球,但是飛船存在隱患,主要是氧氣罐爆炸的時候底部受到了沖擊,不太清楚飛船表面的防熱燒蝕層有沒有損壞。中國這邊,在阿波羅折返之後提出的營救方案是利用空間站中轉。飛船使用剩餘的燃料在地球附近做一次減速,從第二宇宙速度降低到第一宇宙速度,和空間站並行。不過這又帶來了另一個難題,阿波羅13號的對介面與中國空間站不相容,中國空間站的對介面只與聯盟號飛船相容。這意味著宇航員要在兩個航天器近距離並飛的時候,開艙來個太空行走,從阿波

羅13號飄到天宮二號上。

然後中國或者蘇聯再發射一艘載人飛船,把三名宇航員從空間站接回來。休斯頓一陣爭吵,nasa局長也在現場,最終還是沒膽量做這種陌生航天器之間的太空行走。所以一一直接降落。

錢學森在中南海,又把第二個公文包裡《檔案》的節自翻了出來看,這上面關於航天史話的一集就有阿波羅13號的資訊。

不是出事故,而是阿波羅13號圓滿完成第三次載人登月....倒是第三個公文包,在蔣築英的電子書裡面,有關於航關大系統工程的兩本書,其中一本還是錢學森寫的。這裡面卻記載:阿波羅13號在前往月球途中出事故,險些葬送三名宇航員。書裡引用這個例子是在說,當時中國載人航天正進行到大發展的階段,阿波羅13號給中國敲響了一記警鐘,要萬分注意航天器和航天發射的安全問題。因此,拿到第三個公文包,開啟這本電子書,是徹底把錢學森給整不會了。原來阿波羅13號出不出事是個玄學定律啊。在有的時間線出事,有的時間線不出事。在這個時間線,它又出事了。蔣築英也抽空回了一趟中南海的這個小屋,取資料閱讀時錢學森正翻來覆去看書中阿波羅13號出事的那一節。“老錢,這兩次事故出事的原因也都一樣麼?”錢學森:“根據nasa今天上午發布的訊息,是飛船的液氧儲存罐爆炸。和這本書裡記載的一樣。但是液氧儲存罐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爆炸的,這可能很難查清楚了。”蔣築英:“如果都是液氧儲存罐爆炸,那前一次安全返回了,這一次應該也能安全返回吧。”錢學森:“這可不好說。而且,光降落地點沒法選擇預定海域,這就夠麻煩的了。”

阿波羅13號決定採用直接返回方案,不在地球繞圈找合適的視窗落地,因此它落在哪兒完全隨緣。昨天nasa計算出來的結果表明,如果一切無誤,它返回地球時會落在太平洋東部赤道略偏北的地方,而原先預定的降落海域是在夏威夷附近,差了3000公裡。

美軍8艘軍艦現在正往那兒狂奔呢。全速航行的話,差不多剛好能就位,甚至還有1到2小時的時間部署陣型。除了美國軍艦,在東太平洋遊蕩的還有2艘蘇聯軍艦能趕到阿波羅13號的降落海域,一共10艘軍艦,其中有一艘航空母艦,22架直升機,提供保護和觀察應該差不多了。4月19日。阿波羅13號在經過6天的驚險旅程之後重返大氣層,為了將11.2公裡秒的速度消耗下來,它在大氣層中的航跡非常斜。降落到40公裡以下,大氣逐漸稠密,飛船外表與空氣劇烈摩擦,在高空劃出一

道長長的火跡一一這道軌跡偏離預先計算的著陸點大約70公裡。

正常正常,實際上是挺準確的。三名飛行員完成了這次驚險旅程,除了海斯患上尿道感染喝水少和太空免疫力降低導致的),其他兩人都安然無。雖然與月球失之交臂,但這次發射大概可以算是”最成功的失敗”,既可以對土星5號和阿波羅飛船的改進提供借鑒,還讓全世界重新關注阿波羅專案。“先生們,空間站對遠徵系外星球有相當好的助力作用,中國空間站如果能在阿波羅13號返回時提供協助,我們這次發射事故之後的援救會更加遊刃有餘。”nasa的局長託馬斯潘恩在事後的演講中是這麼說的。託馬斯潘恩主張美國、蘇聯、中國的載人航天展開常態化的合作。這可能也是被輿論推動的。在阿波羅13號自救、返回的過程中,雖然nasa經過反複計算,從理論上證明借中國空間站營救宇航員實際上風險更高、難度更大,但公眾可不這麼想。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在太空中有個窩,最多

可以容納3個人,並且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和一艘載人飛船,這不是很理想的月球旅行的中轉站和”保險站”麼。

對了,由主持人之口,公眾還知道了現在美國和中蘇的飛船介面標準不一樣,沒法直接連線在一起這種事情真是不應該。於是,由國會授權,託馬斯潘恩呼籲中國和蘇聯一起搞一個地球航天合作的大框架。中國第二天就發表宣告贊同這一提議。再過了兩天,蘇聯也發布宣告,同意搞和平利用太空的國際合作。蘇聯被搶走了載人登月的頭牌,現在美國一趟又一趟地去月球玩兒,蘇聯去不成,還是比較鬱悶的。不過在仔細考慮之後蘇聯還是響應了一一不響應那在輿論上就丟分。載人航天的國際合作或者說三國合作就此啟動。合作的第一步也是第一件工作,三國的航天技術代表在瑞士開會,討論載人航天器介面的標準化工作。中蘇的介面和美國的介面是各自獨立研製的,現在不相容。不過,改成相容不算一個特別大的手術畢竟大家的飛船都用化學能火箭發射上天,材料技術燃料技術也差不多,最終兩邊設計的飛船介面直徑其實差不多大,不會出現一個2米直徑一個1米直徑根本沒法調和的情況三國航天發射時的天地通訊頻段和無線電定位頻段、加密方式互相告知。這個是小事,也一併討論解決

以後美國發射載人航天器,蘇聯和中國就都可與之進行通訊了。這不是方便宇航員和地面嶗嗑,而是讓航天器能更方便地接受地面測控。畢竟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裡、蘇聯2200萬平方公裡。三國航天器的相容性談判提上日程之後,中美蘇又公佈了各自的未來和平航天專案。蘇聯公佈了自己的聯盟號系列飛船的改進,以及“質子運載火箭運送的大型飛船。當然,從聯盟17號之後蘇聯的飛船將採用通用飛船介面。除此之外,蘇聯還公佈了自己的空間站”禮炮”系列。除此之外,沒了。中國:嗯?您是不想把n1火箭相關細節放出來?行吧,那我也不說。美國:嗯?明明我的情報系統說蘇聯試射過巨型火箭的啊。行吧,你不說我也不戳穿你。美國公佈了自己的阿波羅14、15、16、17號的發射計劃,以及美國正在研製自己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的訊息。天空實驗室現在連圖紙都來不及話,美國就是用純文字來說明的,表示我也在搞空間站。中國公佈的載人航天計劃首先說了自己正在訓練英國和越南航天員,2名英國皇家物理學會挑選出來的苗子已經抵達中國了,正在接受基礎的技能訓練。然後是航天器計劃,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就不用說了,中國還表示自已庫存有一艘第二代空間站,發不發射取決於現在天上的天宮2號的壽命以及實際的需求。此外正在製造的是第2.5代空間

站”天宮2a”。

天宮2a的主體由兩個艙段分兩次發射上天組合而成,這就突破了3.4米運載火箭運力的限制雖然還是沒法突破直徑3.4米的限制),兩節艙段總質量19.1噸,可用空間比現在的天宮2號大70除了第2.5代空間站,中國還一併公佈了中蘇合作的第三代空間站的想象圖。第三代空間站不是單筒或者兩個筒子首尾對接了,而是立體的空間竹節結構,完全版由6個艙體結構件組成,其中中國負責5個艙體,蘇聯負責1個:“量子”號實驗艙。第2代和第2.5代空間站還是屬於“長期在軌、短期有人”的間歇式開放狀態,第三代空間站則徹底顛覆了,它不但是長期在軌,而且是長期有人駐守,一年到頭上面都有人。空間站短時間可容納12名航天員,通常情況下,在空間站從事科研工作的航天員工程師是3~6人。貨運飛船、載人飛船這些的介面當然也都有,在中國公佈的想象圖裡面也都畫上去了。中國公佈自己的空間站計劃的時候,美國先看了看天宮三號的引數,笑了。整座空間站重大約115噸,中國計劃用下一代的運載火箭、分6次發射入軌組合。115噸,土星5號只需要發射一次就全部解決了嘛。

再繼續看天宮三號的想象圖,美國不笑了。是想象圖中與天宮三號對接的飛船。神舟飛船大家都很熟了。天舟貨運飛船倒是沒什麼稀罕的。但是這個是啥?對接在空間站a口的這架飛機是啥?